在鄂豫皖边的中原大地,大别山巍峨耸立,红旗飘扬。这是一块有着革命斗争传统的地方。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创建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培育了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红四方面军。大别山的英雄儿女,前仆后继,英勇斗争,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一
1927年秋到1930春,是鄂豫皖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时期。党在这个地区领导农民先后举行了黄麻起义、商南起义和六霍起义等多次武装暴动,创建了三十一师、三十二师、三十三师等三支工农红军和鄂豫边、豫东南、皖西三块根据地,为以后红四方面军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8月7日,党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屠杀政策的总方针,并决定以湖南、湖北、广东、江西等省为中心,发动秋收起义,建立革命政权和革命军队。为贯彻“八七”会议精神和湖北省委拟定的“秋收暴动计划”,黄安、麻城县委决定共同行动。
11月13日晚,黄麻起义的号角吹响了。潘忠汝、吴光浩、戴克敏、王志仁、曹学楷、吴焕先、王秀松、汪奠川、刘文蔚、戴季英等同志,率领黄、麻两县的农民自卫军以及黄安县七里、紫云、高桥等区的农民义勇队和群众,组成浩浩荡荡的攻城大军。11月14日凌晨,工程突击队在县城人民群众配合支援下,一举突破城垣,歼灭了反动武装警备队,缴枪一百余支,活捉了县长贺守忠、司法委员王志平,还有改组委员、土豪劣绅18人。土地革命的红旗第一次插上了黄安县城头。鄂东革命委员会郑重宣布:暴动胜利!11月18日,在胜利的喜悦中,大别山区的第一个红色政权——黄安县农民政府诞生了,曹学楷同志当选为主席。同时,黄、麻两县的农民自卫军改编为工农革命军鄂东军,戴克敏为党代表,吴光浩为副总指挥,汪奠川为参谋长。
大别山地区第一个红色政权和第一支革命军队的诞生,大长了人民的志气,引起了反革命集团的极度恐慌。12月5日夜,国民党十二军教导师,突袭黄安县城。我鄂东军和黄安人民英勇抗击,终因寡不敌众,被迫突围。在战斗中,潘忠汝、王志仁等同志壮烈牺牲。吴光浩、戴克敏、曹学楷等同志带领我们冲出重围。为了保存革命骨干力量,在木城寨召开会议决定,留部分同志坚持黄麻起义区的斗争,集中72人转移到黄陂木兰山开展游击战争。到木兰山后豫东军改为工农革命军第七军。
在木兰山,我们住在一座大庙里,在那里过的阴历年,除夕之夜,大家欢聚一起,互相鼓励,要坚持斗争,争取革命胜利。深夜12点,去打罗家岗。土豪和敌人被赶走了,封闭了土豪开的当铺。3天后,土豪劣绅从汉口搬敌人一个团进攻罗家岗。我们撤出来赶到长轩岭,那里发动势力很厉害,站不住脚,就决定到黄冈去。赶到大崎山,找到了黄冈县委和工农革命军第六军。听说宋埠附近有一个国民党军队的退伍团长买一藤篮盒子枪,我们就临时组织了一个短枪队,由廖荣坤指挥,摸到那个退伍团长家里,缴获了9支崭新的盒子枪。
1928年4月,我们返回黄麻老区,经过艰苦的斗争,创立了以黄安、麻城两县的七里、紫云、乘马、顺和等区和光山县柴山保为中心的鄂豫边革命根据地。这时武装力量也扩大了,工农革命军第七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一师。
1929年5月6日(农历3月27日立夏节),党领导的商南起义统一行动开始了:在丁家埠,周维炯布置民团队长聚众狂饮,组织党员轮番劝酒,把反动队长和不可靠的团丁灌醉,然后,全体党员立即动手,逮捕队长,收缴武器,宣布起义;肖方等同志在牛食畈活捉反动民团团长杨晋阶;毛月波等领导武装群众,消灭了斑竹园的民团;廖业祺率领武装群众,解除了吴家店、竹叶庵的民团武装;徐其虚率部消灭了白沙河禅堂的民团;詹谷堂在南溪集中群众二百人,宣布起义。5月9日,各地起义武装到南溪集中,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师,下辖九十七、九十八两个团。周维炯任师长,徐其虚任党代表,漆德伟任副师长。
蒋全忻回忆录
六霍起义,是安徽省六安、霍山两县人民,在“八七”会议和“六大”决议精神的指引下,继黄麻起义、立夏节起义之后,于1929年11月8日,由我们党发动和领导的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起义首先由我的家乡独山镇打响第一枪,相继又爆发了西镇起义、七岭湾起义、流波疃起义 、徐集民团起义,直到桃源河起义,仅仅40天,在南北近百华里、东西120华里,近30万人口的区域内,横扫一切封建势力,砸垮了反动统治制度,建立了红色政权,创建了皖西革命根据地,与鄂东、豫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为开展更大规模的斗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霍起义胜利后,党在群众武装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三师,它和红三十一师、红三十二师一起,活跃在大别山地区,既具有相当高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又形成了几个小拳头,具有一定的作战能力。作战地区由山区发展到平原,由在敌人包围圈内兜圈子,发展到跳出围圈,出击外线,纵横敌后,打击敌人。这个时期,部队活动范围极为广阔,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有史以来所未曾有过。所活动区域有:黄安、麻城、光山、经扶、罗山、商城、立煌、英山、黄冈、黄陂、新洲、黄梅、广济、浠水、蕲春、罗田、固始、六安、霍山、潜山、舒城、太湖、望江、安庆、信阳、潢川、确山、桐柏、礼山、安陆、应山、京山、钟祥、枣阳、应城、孝感等数十县。由于红二十八军改变战略战术,把内线的消极抵御变成外线出击,从而获得比较大的行动自由权。今天在山区打碉堡,明天又在平原袭击集镇,声东击西,变幻莫测,把敌军拖得精疲力竭时,又杀他个回马枪,打得敌人焦头烂额,惊慌失措。1936年6月28日,上海《申报》刊登的所谓“麻城民众请愿剿匪”的报道中惊呼:“查高敬亭股匪,全部精锐不过一千余人,在边区各县时聚时散”,“现化整为零,步(部)队追剿向前,匪又忽焉(然)在后,故大军过后,皆目无匪”。“最近匪以地方绝无抵抗实力,为久踞计,择地建设苏区”。“现在县境以内,匪已明目张胆,四乡皆有组织”,“而且邻之黄冈、黄陂、礼山、黄安、商城、立煌等县,闻皆有一部分与麻城相同”。《申报》的这一报道,比较真实地反映了鄂豫皖边区当时红军的斗争形势和敌人无可奈何的惊恐。
正如1931年5月,鄂豫皖边区给中共中央政治局的综合报告所指出的:“一切气象都证明苏维埃是得到群众拥护的。”7月,《鄂豫皖区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宣言》指出:“农民分得了土地,工人改善了生活,妇女得到了解放,取消了债务,废除了苛捐杂税,土豪杀尽,政权到手,行路也得安心,呼吸感到自由,比较革命以前的生活,已经是两个世界。”每当召开工农代表大会的日子,广大人民群众个个兴高采烈,人人喜气洋洋,他们敲锣打鼓,鸣鞭放炮,张灯结彩,杀猪宰羊,庆祝苏维埃政权的诞生,欢呼自己的解放。他们纵情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红军万岁!”他们从心坎深处迸发出热情洋溢的赞歌:
八月桂花遍地开,
鲜红的旗帜树呀树起来!
张灯又结彩,张灯又结彩,
光辉灿烂闪出新世界!
亲爱的工友们,亲爱的农友们,
唱个国际歌,庆祝苏维埃。
站在革命最前线,
不怕牺牲冲上前,
为的是政权,为的是政权。
工农专政如今已实现,
亲爱的工友们,亲爱的农友们,
今天是我们解放的第一天。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