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九江路位于当年上海公共租界中区的一条马路,俗称“二马路”。由于靠近黄浦江纤道,最迟名为纤道路。该路东起外滩,西至南京西路黄河路口,全长1553米,九江路东段是租界时期外资银行和洋行集中地,被称为“中国华尔街”。
去了上海,如果你想要去感受一下大上海民国风,那么我建议你去黄浦区的九江路去看看,在那里有很多历史建筑,它们在默默地诉说着大上海的历史。
首先是九江路89号江川大楼原德华银行--1916年建,为九江路89号,原为江川大楼,曾为德华银行、上海市医药工业公司。钢筋混凝土结构,1916年竣工。新古典主义风格。立面为花岗岩饰面,无基座,采用贯通三层的科林斯柱式,入口处饰巴洛克式山花。1988年加建两层。 德华银行1889年成立于上海,由德国十三家大银行联合投资组成,为德国资本在华活动的中心机构。在成立后的二十年中,先后在汉口、青岛等地设分行二十所。1914年欧战爆发后,德华银行的钱钞不能在市面流通。1917年我国对德正式宣战,该行即停业清理。其山东资产被日本夺去,山东分行以外的资产由中国政府接管。欧战结束后,总分行除济南以外,相继复业。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国民党政府指定银行接受清理。
九江路201号上海圣三一堂1893年新建钟楼,钟楼为四方形平面,尖椎形屋顶,四角有4个小尖顶。钟楼内安置了八音大钟,能按着圣诗的音韵敲打。1930年代钟楼曾经长期是上海的制高点和最醒目的地标。1949年后英国侨民撤退,教堂移交给信仰背景相同的中华圣公会江苏教区。1958年在献堂献庙高潮中这座教堂仍被保留下来,作为黄浦区基督教举行联合礼拜的场所之一,继续沿用圣公会仪式。1966年文革开始教堂被占用,以后长期被黄浦区政府使用。2005年终于归还教会,附属建筑作为中国基督教两会所在地。圣三一堂不仅开办学校,还经常举行各种社会公共性质的救济募捐活动、娱乐联谊活动、体育健身活动、演讲会以及各类讲座,以增强信徒的团契精神与凝聚力。
网络营销能力秀http://blog.sina.com.cn/u/2347730710
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347730710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