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庆礼俗

家乡区县: 浙江省桐乡市

出生

妇女怀孕,俗称“有喜”。家内添丁,亲朋前来庆贺,历代相沿成习。催生、添丁孕妇产期将届,若是头胎,外婆家送催生礼,俗称“拿催生篮”。礼品有婴儿衣裤、鞋帽、抱裙、尿布及产妇食用的鸡蛋、红糖、胡桃、桂圆等,由外婆或舅娘送去,曰“催生”。生下孩子曰“添丁”。旧时孕妇皆在家里做产,分娩时请收生婆接生。孩子生下后,用温洗浴,浴后包入襁褓称体重。50年代起,城乡逐渐改由接生员接生。今住院接生已占多数。分娩后,产妇一般休息一个。期间,产妇穿长袖布衫、长裤,头上包毛巾或戴帽子,紧闭窗户、房门避风,产妇不劳作,一切由家人料理。报生、做三期婴儿落地后,农人即往外婆家报喜,称“报生”。婴儿出生第三日称“三期”,外婆家送去鱼肉、糕点、果品、香烛等,称“做三期”。主家斋佛和做三朝圆子分送四邻八舍。是日,即在喂奶之前,先让婴儿食三黄汤(黄连、黄柏、雄黄)解除胎毒。亲朋疗知添丁,前来送礼祝贺,俗称“拿汤篮”。一般送鸡蛋、红粮、肉及糕点包,主家以“蛋酒头”作点心,并设便宴招待。

做满月

婴儿出生一个月称“满月”,亦称“弥月”。若是头胎,由外婆家送来礼物,为其做满月。礼品有衣裤鞋帽及肉鱼、糕团、爆竹等。款拿汤篮的亲友亦送礼祝贺。是日,主家点红烛清香,供果品,祀神祭祖,办满水酒席,宴请亲朋,并向邻里公送团子。婴儿剃满月头,由娘舅抱着,请理发师傅剃去胎发。胎发搓成发圆,同桂圆、红枣一起,用红丝线串之,挂于床头,谓可镇邪。然后母亲怀抱婴儿向神祖跪拜,口念祷词,鞭炮齐鸣。礼毕,母亲怀抱婴儿同亲友见面并致谢意,亲友们说些讨彩吉利话。宾客告辞后,主家抱婴儿至近邻串门,谓日后婴儿长大时会胆大。今做满月从简,主人邀亲朋聚餐,共同庆贺。

周岁

婴儿双满月时,父母携婴儿随带礼品首次去外婆家作客,称“望外波”。婴儿百日、周岁,外婆家馈赠礼品,小康之家有庆周岁之举,届果亲朋送一**盘。盘内放纸、书、笔、砚、算盘、秤、尽、水果、玩具等。主人先向天地叩拜祝褥,婴儿由母亲怀抱叩拜。拜毕抱婴儿匐匍盘中,任其拣取物件,以卜孩子长大后的志向和爱好,谓“周岁试盘”。仪式后主人宴亲友,并给邻里分送周岁糕、粽。今周岁宴亲友之俗依然存在,斋佛、试盘之举已废。

命名

婴儿命名之寓竟敢意,或消灾纳福。或少病长寿。有呼小猫、小狗、猫猫者,愿其健康长大;有叫福庆、富贵、松寿者,祈吉祥长寿;有杏生、菊祥、桂宝者,系按节气时令取名;有寅生、龙观、马发者,按年庚生光取名;有鑫官、林生、炎君者,系年庚八字五行不全,补取为名,含消灾祈福之意;有阿关、关祥、关发者,系过继关帝爷为义子,以“关”字命名,祈菩萨保佑;有接路姓者,在取名前由家人守在路口,遇到第一个过路人,问其性,并将他的姓取入名字;还有上学时请塾师取学名者,大族子弟则按宗祠排行,请师取名。

寿宴

寿宴俗称“做寿”、“做生日”。一般30、50岁以上逢十做寿,40岁不做,俗称“做三不做四,做四活现世”。六秩以上寿庆,颇为隆重。民一庆寿,年初女儿女婿及至亲挚友送去寿礼,取双日,亲朋团聚小酌,吃长寿面,并向邻里分赠寿面,以示庆贺。富户人家庆寿,由儿孙出面邀亲朋赴寿宴。是年之初,亲朋馈赠寿礼,女儿女婿送厚礼。礼品有鱼肉鸡鸭、糕桃烛面、寿轴寿联以及爆仗等,每件礼品上贴以红色剪纸“长寿”字,寓庆贺之意。庆寿前一日,宅内设置寿堂,张灯结彩,中堂正中供王母,寿星像,厅堂四壁挂寿轴寿联。八仙桌上寿烛辉煌。一旁陈列亲朋送来的寿礼。晚间设便宴,谓之“暖寿”。寿日正日,亲朋毕集,坐唱班丝齐鸣,演唱《八仙庆寿》等戏。先举造福巽神祭祖仪式,接着开始拜寿礼仪,寿翁寿婆身穿吉服在堂前正中落座,座前铺红毡单,鸣炮奏乐,寿翁拜谢天地祚,然后以长次为序,先先子、媳、后女、婿依次跪拜,敬酒上寿。亲朋族人,晚辈下拜,平辈作揖庆贺,由儿孙回礼。礼毕,进上长寿面,宾客齐食,主人则向四邻八舍及族人分赠。晚上,开寿筵,宴宾客,每至深夜始散。有些大户,为了祈福、酬愿,寿诞之际,请骚子先生排筵待佛,称为“筵上生日”。更加排场。今寿仪已大为简化,一般由女、婿赠送生日蛋糕、长寿面、农产品及内等,子媳出面,邀至亲挚友聚餐,表示敬意。

范益飞(2014-12-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