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庄子学说

家乡区县: 商丘市民权县

 

   中国文化始终着力解决的重要课题就是怎样做人,历代哲人不断地创设和重复种种人格理论和人格模式,让人们在精神上把玩,在实践中遵循。中国文化在相当程度上是做人的文化,在先秦哲学关心社会人生的思想主流中,庄子又被许多人视为一个重要的例外。庄子的一生平平淡淡无拘无束,不为名利不求金钱,他的精神似乎已超出了常人。庄子那种逍遥豁达,满不在乎的思想道就了他成为一名圣人,他的许多作品中都体现出了这点,例如在《列御寇》中,他对炫耀富贵的曹商所作的辛辣讽刺就是证明,这也说明了庄子生活即使是这样贫穷,日子是这样难熬,但并没有消蚀他的清高和孤傲,一方面表现了他对权势名利的轻蔑,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对独立人格和精神自由的追求,因此他对苦难世界的冷峻审视和对人生悲剧的深刻体验,给人类留下了一笔难得的精神财富,在整个中国文化史上烙下了他深深的印章。

(二)

   庄子思想以其众多而深邃的思想观念在中国传统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庄子思想展示了人类精神现象中的一个经常发生的具有危机性质的方面,庄子在这一方面提供了的个人体验,成为庄子以后,乃至今天人们精神生活中的仍被咀嚼着的体验和教训。这也许是庄子思想中最深奥而又感人的方面,

   通过庄子思想研究,揭示这些,理性地说明了这些,对于人的自我认识也是很有意义的。庄子的思想可谓是“超凡脱俗”,他认为:人之生,来于自然界,人之死,返回自然界,对于生死应持纵浪大化,不喜不忧的态度。这正是一种十分彻底的自然主义观点。

   人生哲学是庄子思想的核心部分,主要是对人生的理想境界和实践方法的思考,他追宗人生苦难的终极原因,发现灾难归根结底都来源于人类自身那无穷无尽的欲望。因此,他希望在精神领域使人类从苦难的深渊中走脱出来。庄子的人生哲学是苦难时代结出的苦果,例如,庄子的“无用之用”则是典型的例子,主要是为了自我的设定,它强调的是主体自处之道,强调的是不因世俗价值或规范戕害自身生命的完满。

   庄子的这种思想在当今的社会上是非常可取的,或许说我的是十分缺乏的,它是一种处人之道。是对生命自身的关注,对他人的关怀,它告诉我们不要把他人的性命当作满足自身欲求的工具或手段,它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了做人的道理,处事是原则,而在庄子的人生哲学中最多强调的则是“道”与“德”的问题,所谓“道”乃是产生规定自然的本体存在,所谓“德”则是主体对道的承受,则道又归根结底“于自然无所违”,因此庄子的的道德意识在很大程度上淡化了生命的社会价值,具有鲜明的自然主义色彩。可以说庄子对人生怀有一种哲人的豁达,庄子的“无名”“无功”“无己”更是说明了这点。所谓的“无名”则是破自我而非我的对立,洗刷内心中功名利禄的观念,我觉得这点对于那些在政治场上、商场上的争权夺利的人是相当有益的。让它们不至于被名利冲昏了头脑;所谓“无功”亦是破非我而非我的对立,即顺应自然,顺应规律,游心即从观念上打破绝对分解,强调转化,懂得了日夜,寒暑水火皆可为我所用的道理,人就活得更自由了。

浅夏,蔷薇(2014-12-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