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攻打白龙港据点
白龙港战斗,是我地方武装在人民群众配合下,采取强大政治攻势和火力进攻相结合的方法,攻克敌据点的成功范例。
白龙港是宝坻县城东紧靠蓟运河的一个大村。1944年,村四面设有小炮楼,村中心有个大炮楼,驻守伪军一个中队,30多人。7月底,在我军对敌实行经济封锁和围困下,伪中队长不敢住在炮楼里,偷偷跑到天津做起生意,让一个班长代他管理这个中队。伪军们内心发慌,怕遭我军袭击,每天龟缩在中心炮楼里胆战心惊。
我玉蓟宝十区队三连侦察到这些情况后,就和七区干部一起到伪军家里做说服教育工作,让他们以探亲为名,去炮楼说服伪军投降。经过耐心工作,大部分士兵觉得日本鬼子烧杀抢掠,无恶不做,小命不长,当伪军没出路,愿意投降,但几个班长态度顽固。
8月1日,我方认为时机已到,就派十区队三连100多人采取突然行动,团团包围了白龙港。下午4时,三连开始向敌喊话,发动政治攻势,令其立即放下武器投降。当官的伪军妄图负隅顽抗,并向附近敌据点发出求救信号。于是,我三连开始向炮楼发起进攻,对方则开枪还击。在我强大火力攻击下,他们的援兵又迟迟未到,几个班长才宣布投降。我队伍将伪军集中在一起,再次给他们讲形势,并发了遣散费,他们高高兴兴地回了家。
这次战斗进行4个小时,双方均无伤亡,伪军全部当了俘虏,共缴获步枪30多支。战斗中,白龙港、打扮庄、霍各庄的群众都主动给部队烙饼、炒菜,送到战士手中,使部队深受鼓舞。
(六)攻打北潭据点
1944年8月,玉蓟宝第十区队奉命攻打宝坻县北潭据点。
北潭据点驻守着30多名伪军。村东南角、西北角、东面、西面和村中央分别建了4个小炮楼和1个大炮楼。在大炮楼不远处还有一座庙,伪军们平时就住在庙里,一有情况,既可以凭借防御工事构成交叉火力网,又可以向不远的新安镇敌据点求援。
第十区队三连连长武宏与指导员分析敌情后,决定采取“围点打援”方法,先把新安镇据点敌人引出来,伏击歼灭,然后再拿北潭炮楼。
10日夜里,三连和区小队200多名指战员分两路行动,一部分兵力围攻北潭据点,一部分兵力埋伏在新安镇增援之敌的来路上。果然不出所料,当我围攻炮楼的部队向敌射击时,龟缩在炮楼里的伪军一面还击,一面向新安镇敌据点发射求援信号。天还没亮,新安镇据点六、七十伪军奔北潭增援而来。我埋伏在辛庄子一带的部队,见敌人没进入我伏击圈,便改变伏击打法,向敌展开追击战。打死、俘虏10余人,其余伪军仓皇逃回新安镇。
我伏击部队立即撤回北潭,和围攻的部队一起迅速把5座炮楼和那个大庙紧紧围住。下午3时许,我部队向敌人喊话,发动政治攻势。过了一段时间,见敌人无意投降,我部队就用机枪向炮楼扫射,并继续劝其投降。随后,部队便动员群众准备了湿被、桌子、干柴,并开始挖地道。此间,我战士在距敌炮楼50多米远的一家窗口打伤2名站岗的伪军。敌人弄不清我军的兵力,急忙高喊投降。我军冲进了庙院,炮楼里的敌人也把枪捆起来用绳子送下。一场漂亮的攻击战,仅用三个小时便胜利结束。
(七)夜袭前鲁沽
1944年7月,伪华北绥靖治安军第九集团军三营350人驻进宝坻县前鲁沽,妄图消灭我蓟运河沿岸一带的抗日武装。他们住在伪保长的四合大院内,院四角修筑了三层楼高的炮楼,并在村里成立了维持会,把沿河一带10余个村庄划入管辖范围。
为弄清敌情,消灭盘踞在前鲁沽之敌,这年10月19日,玉蓟宝十区队三连指导员和五区区小队长化装成商贩进入前鲁沽,以走街串户买麦子的名义,暗中把地形地物侦察一清二楚。10月25日晚八点,指导员张志超指挥十区队三连和区小队共140多人,从玉田县高庄子出发,分两路过蓟运河向前鲁沽挺进。一路悄悄进入前鲁沽北街,另一路悄悄进入前鲁沽南街。同时,担任警戒任务的十区队二连和部分民兵,也按时到达玉田县观凤堆、柳沽和宝坻县长汀、金厂庄、厂家窝一带,做好打击东丰台、八门城、宝芝麻窝增援之敌的准备。晚九点,战斗准时打响。我部队迅速登梯跳进围墙,不等敌人清醒,就消灭了岗哨,三、四分钟就占领了西北、东北、东南三个炮楼和敌人的弹药库。一部分战士登上敌住房顶扒开窟窿,将沾有煤油的棉花扔进屋。房内顿时烟雾弥漫,火光闪烁,呛得的敌人晕头转向。敌人醒过闷儿来以后,抄起武器准备顽抗,我部队呐喊着向敌人展开猛烈射击,敌人像被砍的庄稼纷纷倒下,一部分见势不妙,马上举手投降。伪营长带领几十人,逃进西南角的炮楼进行顽抗。这时,驻八门城的大量增援伪军已经扑来,我部队迅速撤出战斗。
这次战斗仅用50分钟,共毙伤伪军100人以上,俘虏80余人,缴获八二迫击炮1门,水压重机枪1挺,轻机枪2挺,步枪200多支,弹药全部。我军无一伤亡。
(八)二打大钟庄
日伪军盘踞在宝坻县大钟庄据点达两年之久,抗日武装为了彻底拔除此据点经历了两次战斗。
大钟庄据点从1942年10月开始建立。当时,日寇正推行第五次“治安强化运动”。为将抗日武装就地分割包围,日军从林亭口据点调集伪警备队30余人,驻扎在大钟庄地主刘壁家。第二年春天,又搬到该村的东大庙,并修筑工事,建起炮楼。不久,又将驻扎在宝芝麻窝的伪警备队30多人移驻在大钟庄。
1943年8月,大钟庄四周均被水围住。一天,伪军托大钟庄保长出售抢来吃不了的麦子。青英部队某连指导员张志超闻讯后,遂化装成购麦客商,由保长领进西大庙,随机侦察敌情和地形。弄清了日伪军在大庙东北角和西南角各筑一座三层炮楼,在东南角和西北角各筑一座小炮楼,大庙周围还挖了约3米深的堑壕。
11月6日夜9点,青英部队两个排60多人,乘船分两路向大钟庄进发。一路从村西登岸,另一路从村北登岸,占领该村地主刘壁的后院。从村西登岸的一个排刚接近村头,就被站岗的两名伪军发现,他们边跑边打枪,给据点伪军报信儿。同时,从庄北登岸的另一个排所乘船只搁浅,指战员涉水冲上岸去,追击那两名伪军。二伪军逃进东大庙炮楼后,用沙袋把门堵住。这时,青英部队3名战士已通过吊桥,追到大庙院墙根下,被敌人火力封锁,无法前进。当3名战士奉命撤回时,有两人中弹牺牲,一人负伤,战斗形成僵持局面。第二天上午,驻林亭口的伪军派兵增援,还没登岸就被青英部队阻击回去。但因据点一时难以攻克,青英部队遂于当晚撤出战斗。
第二年11月24日,原属青英部队的十区队三连,再次攻打大钟庄据点。他们汲取上次战斗的教训,一开始,就和民兵一起就迅速将大庙严密包围,并展开强大的政治攻势。伪军弄不清抗日武装有多少兵力,乖乖举手投降,炮楼当即被烧,终于拔去了这根钉子。
(九)巧夺彪家店
“宝坻县、日本有……清晨往北走……正赶八路那驻防,两下开了枪。一开枪,鬼子慌,平川之地无处藏,急忙跑到小胡庄(彪家店)。八路军,四下看,一看伪军房上站,端着大枪几十杆,两下开了枪,一齐打遮檐……不多一时遮檐坍。伪军们,真害怕,下房进屋把炕扒,钻炕洞,入炕厢、日伪个个心发慌,忙催队长快交枪。队长一听把话发,‘弟兄们交枪吧’,一个一个往外爬……”这是抗日战争时期宝坻县彪家店一带群众中广为流传的一首歌谣,生动地描述了彪家店战斗情况。
那是1944年12月的一天晚上,我十区队到达了宝坻县史各庄和香河县的荣各庄。次晨,侦察员报告,说昨天在新开口一带“清乡”的日伪军200多人,正在向正北方向移动。我部队当即做好伏击准备。当敌人到达荣各庄时,正与我守候在这里的部队相遇。我军利用地道、交通沟做掩护,对敌人一阵猛打。敌人抵挡不住,边打边跑,一直撤到彪家店小胡庄,稀里糊涂地进入了我军伏击圈。我埋伏在这里的部队向敌人猛烈射击,并将村子团团围住。敌人见无路可走,便抢占了附近的刘家大院,上房顽抗。我军用机枪猛扫,打得房檐倒塌,敌人死伤惨重,只得下房退到屋里,扒炕坯堵窗户,继续顽抗。我军指战员熟悉地形,巧妙地沿交通沟进入地道,一直来到刘家大院外,打的敌人措手不及,终于招架不住,只好把枪扔出来投降。
战斗中,伪警备队士兵23人和同来的2个日本兵被击毙,除少数逃走外,均当了俘虏,被带到戴家阁村进行教育后释放。我军只轻伤2人。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