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国家曾派中国和苏联科学考察队对黑龙江中游地区进行全面考察,为开发大兴安岭做好提前准备工作。1964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正式开发大兴安岭这片中国最大的原始林区”。①这一时期开发大兴安岭的主要成员为铁道兵,他们用20多年时间建设了800多公里横贯大兴安岭腹地的铁路。改革开放前木材采伐业在大兴安岭林区占据着主要位置,其为国家建设提供了数亿立方米木材。随着大兴安岭地区产业结构的的调整,该地区确立了多样化的经济发展战略,改变了过去把林木资源视为主要开发对象,重视对矿产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开发,充分利用包括林木资源在内的各种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近几年,该地区逐渐建立起了木材采运、森林工业、地方工业、农业生产及多种经营综合发展的生产体系。
首先,木材开发上:现今的大兴安岭地区对木材生产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一方面,进行合理的经营和采伐方式。如位于大兴安岭地区中部,有“森林宝库”之称的新林区,此地区建成了政企合一的森工企业,经济实行木材采伐与营林抚育并重的经营方式。大兴安岭北部林区的天然更新情况好,人们在自然更新的基础之上进行人工培育,人工培育的所需要的时间为 7 至 10 年。如在地势低、受人为因素干扰较大的地区培育珍贵的树种——兴安落叶松和樟子松。另一方面,建立起一系列的木材加工业,生产产品种类很多,如胶合板、纤维板、造纸系列产品、家具等,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剩余边角料也被最大限度的综合利用。
其次,进行植物资源开发:大兴安岭林区丰富的植物资源是我国用于经济开发的有力保障。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野生植物不断的被开发利用,越来越显示出野生植物在发展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大兴安岭有百余种可食用的野生植物,因其 “无污染、安全、健康”,近些年来颇受人们的欢迎,现在大兴安岭正在积极地开发野生食用植物,其主要分为开发山野菜和开发山野果两部分。
第一,开发山野菜:大兴安岭地区有近百种山野菜,当地的人把山野菜采集回来后一部分鲜售,一部分集中卖给当地的企业,由企业进行腌制或晒干,制作成盐渍菜或干菜,出口到日本、韩国等地,基本形成了规模化和产业化。许多的山野菜获名牌产品称号,如诺敏山“黑木耳”、“ 超尔”等。更有因生产山野菜而闻名的地区,如乌尔旗汗绿色食品基地被内蒙古自治区认定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第二,开发山野果:大兴安岭可食用的山野果有 50 余种,近几年在该地区比较有特色的是对蓝莓的经济开发。现今,蓝莓生产加工企业已达 20 多家,其产业已经成为大兴安岭地区主要的产业之一。大兴安岭地区坚持人工种植和野生采集同等重要的原则。随着的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兴安岭地区的蓝莓除了部分鲜售外,其余的由企业进行研发和深加工,这样就实现了产品从原始的鲜果,到现在的蓝莓饮料、蓝莓泡腾片、蓝莓冲饮、花青素提取物、口服液、软胶囊、等十大类 140 多种蓝莓产品的转变,促进了蓝莓产业的不断发展。大兴安岭地区现在的目标是:预计到 2015 年,人工蓝莓种植累计可达 8 万亩,产量达到 1.6-2.4 万吨的计划。此外,大兴安岭还开发了许多药用植物,如刺五加、五味子和龙胆等植物。据《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志》记载,由于天保工程的深入实施,林区野生中草药的采集量由“十五”期间的每年不到 100 吨发展到 2007年的 1800 吨。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