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伦春文化

家乡区县: 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

鄂伦春族的文学主要是口头创作,通过口耳相传,一代代地流传下来。主要有神话、歌谣、谚语、故事等。

神话传说:口头创作的最早形式是关于鄂伦春族的历史神话传说,这些传说,有许多是关于人类起源的。如《恩都利创造了鄂伦春人》、《九姓人的来历》等。还有歌颂英雄人物和集体战胜大自然或邪恶势力的传说,如《毛考代汗的传说》、《阿拉坦布托》等。另外以动物为主题的童话故事占较重要地位,如《熊的传说》、《飞龙鸟的传说》等。

故事:民间故事鄂伦春语称“内目那罕”,有的地方称为“尼目罕”。民间故事是鄂伦春族口头文学中流传最广,数量最多,影响最大的一种体裁。其代表作有《欧新波的故事》、《艾赫》、《蛇王的女儿》、《伦吉善和阿依吉伦》等。

谚语:鄂伦春族的谚语短小明了,语言简练,便于记忆。如“不怕事难,就怕人懒”、“橡籽落满地,野猪凑上去”、“蚂蚁迁窝,洪水必多”、“男人不怕山高,女人不怕细活”等,内容涉及了生活当中的方方面面。

谜语:是鄂伦春族人,尤其是青少年喜爱的一种口头文学形式。其内容大多取材于日常的生产和生活,尤其于传统的狩猎生活保持着紧密联系。如“桦皮船下没有水,桦皮船中彩云飘摇篮”、“一个老头愁又愁,两只耳朵让人揪吊锅”、“一座小山圆又圆,一对小鹿卧两边耳朵”、“有丛大树长的怪,根朝上来枝朝下马尾巴”等。

鄂伦春族最擅长的手工艺品,是用大量的桦树皮制作的盒、篓、桶、箱和轻巧的桦皮船,并在上面雕绣各种美丽的图案,充分反映了他们狩猎文化的传统特色。

尘心(2014-12-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