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村丝绸

家乡区县: 淄博市周村区

民国以来,周村丝市街上最大的具有代表性的丝店是永和、同和、恒和、同升、复源、同泰、人和、泰来等字号。其中以永和丝店的规模最大。

永和丝店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在丝市街路北开业,由王秀斋和沈兴垣合资创办。后二人分开,沈兴垣留在原址,改为永和金记。王秀斋又与牛瑞卿合资在丝市路南重新开办,仍为永和丝店老招牌。

为了取得顾客的长期信任,丝店采取主要是代销的经营方式,即代客供销,抽取百分之二的佣金。周村当时是中国北方最大的丝绸经营市场,永和丝店山东境内的蚕丝来源,主要是泰安、莱芜、沂水、新泰、蒙阴、临朐、益都、莒县等地。经营范围达到广东、广西、陕西、山西、湖南、湖北、四川、河南、河北、浙江、新疆、青海及香港、俄罗斯、蒙古、日本、朝鲜等地区。丝店有四进院落,前面是营业柜台和接待室。后面有高大宽阔的楼房和马棚。设有招待客房和大伙房。小商贩进店联系业务,可以享受一顿免费的伙食。远方的大客户则免费长期住宿和吃饭,店里经常住着蒙阴、临朐、益都、浙江等地的长期客户。新疆、宁夏、益都等地的少数民族客户来周村,为照顾他们的少数民族习俗,柜上就派人专门到回民饭店定饭菜。热情周到的服务,使远近各地的客商都愿意到周村来做生意,永和丝店后面的客房每逢集日,常常爆满,交易额常在20000元以上,周村没有超过它的。永和丝店经营的产品以山东本地和江苏、浙江的小框丝为最受欢迎。这种丝圈道小、条股细、色泽光洁度等质量都是上乘。而四川、云南、广东等地的大框丝,则因圈道大、条股粗、手感不好等,卖不上好价钱。

抗日战争爆发后,牛瑞卿病故,其家属将资本抽出。不久,王秀斋亦病故。由王秀斋的孙子王和卿主持店务。虽然受战争和货币不稳定的影响,营业额大降。但永和丝店每个集日的收入仍能保持2000元以上,在同行业中属领先地位。1949年建国后,四川、云南等地的大框白粗丝行情看好。但1953年后情况逆转。永和、同和、公益、隆顺四家合并为周村蚕丝代理店。1954年又改为周村信生丝绸代理店,1956年参加公私合营。结束了它半个世纪的经营历史。

裕茂公绸布庄

裕茂公是原长山县五大家族的省庄刘氏所创办。原址于周村大街隅头北路东,今故址尚存,石刻匾额仍高悬大门之上。裕茂公最初主要经营周村和潍县生产的丝绸,三十年代后,又看好畅销国内的土布,增加了营业品种。它的资本雄厚,生意红火,后在周村又连续开办了四个杂品百货商店,在济南开办裕茂公绸布庄和裕茂源绸布庄及银号等。三十年代初,又在天津、上海、青岛、汉口、重庆、南昌等地皆设有分号,专门销售绸布。全号有150多人,资金达三十万两白银。裕茂公丝绸和麻葛制品主要从当地收购,往上海、北京、武汉、南昌、哈尔滨等地批发,在华北地区、长江流域、东北地区十分畅销。在商埠外商人造丝旺销的启发下,它于三十年代大量从天津、青岛进口国外人造丝在周村销售发了大财。抗日战争爆发前,裕茂公由于战线太长,加上美国在南京国民政府的同意下向中国倾销棉布的影响,终于因债务问题导致破产。

谦祥和绸缎批发庄

谦祥和绸缎批发庄位于周村福鹤街(保安街)北首路西,资东是邹平县大临池镇的富绅薛子玉,于清光绪十八年创办,除前面营业柜台,后面有三进院落,是周村规模较大的丝绸批发商号。

谦祥和主要经营周村义生永、庆和永、元增利、纶生号等丝绸工厂的滚宁绉、闪花缎、花丝葛、缎被绉等。绸缎的颜色,根据顾客的不同要求,再由保安街义记染房染色后,成批打包发往外地。主要销往直隶、山西、陕西、蒙古、河南、北京等地。一般是每20包(每包30匹)装一辆大车,少则五、六辆,多则十几辆车为一批,找郑家庄的齐三等保镖,往北从陶唐口过小清河,自惠民渡黄河,运往直隶、天津、北京、保定、张家口等地。河南等地由黄河渡口雇船,运郑州、洛阳等处。

1899年,谦祥和在保定设立分号,1909年又在包头市设立分号。这些地方桂紫、元青两色闪花缎大量销售,供不应求,直到铁路通车后才解决运输问题。淄川人毕道远曾任直隶仓厂总督驻在保定,在任时,他听说周村谦祥和有分店,经常亲自到店上来看望。使谦祥和的声望越来越高。1931年,因东家与掌柜发生猜疑,导致商号倒闭。掌柜李敬亭又给裕祥茂丝绸批发庄负责。后资东变化,又改为同兴昌,生意仍然很好,直到抗日战争爆发结束。

sunday(2014-12-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