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的圣山圣水

家乡区县: 海南区

伴随着环乌海湖开发建设特别是环山环湖发展的大力推进,伴随着乌海旅游文化产业的大发展,乌海的山水文化开发和山水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丰富与发展也迎来了全新的机遇,这也是时代之需、时势之需。

乌海的基本地形地貌特征是“三山两谷一条河”,东部是绵延百里的桌子山,中部为甘德尔山,西部为五虎山,各山体均属贺兰山脉的北端余脉,三山成南北走向平行排列,中间形成两条平坦的谷地。黄河沿甘德尔山西谷流经市区,阻断乌兰布和沙漠流向河套地区。乌海地势东西两边高、中间低。三山环抱,一水中流,山与水是乌海这座城市鲜明的特色。

随着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的竣工,拥有118平方公里水面的“乌海湖”形成,水面面积是杭州西湖的20倍、宁夏沙湖的数倍。随着环山、环湖、环城水系的逐步形成,一幅壮观的塞外水上江南“水在城中、城在水中,依山傍水、滨水而居”,半城山水半城绿的美丽山水画卷正渐渐呈现在世人面前。

乌海的山水文章风生水起,山与水、山水文化正在成为乌海这座城市重要的特色旅游文化品牌。那么,如何进一步认识乌海的山与水、如何进一步认识乌海的山水文化?

从水文化来说,乌海的水文化就是黄河水文化。黄河是一条把西部高原到东部丘陵的无数河流连接起来的伟大生命之河,是一条黄了天黄了地黄了子民肌肤的伟大圣河,是一条一路吟唱一路滋润一路养育的伟大母亲之河。黄河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用她甘甜的乳汁养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乌海被誉为黄河金腰带上的明珠,是一座因煤因资源而建的城市,也是一座因母亲河而兴的大河城市。乌海这座诞生于荒漠戈壁的城市,如果没有流经市区105公里的母亲河黄河,那将是一幅非常难以想象的图景。乌海地处三大沙漠边缘,气候干燥,雨少风大,年均降雨量不足16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3280多毫米,生态极其脆弱,自然环境十分恶劣,曾有人把这一地区称为“人类不易生存的地区”。1958年乌海大开发、开展“万人上山”夺煤大会战,在一望无际的沙滩荒野中,白天可以看到黄羊出没,夜晚能听到狐狼嚎叫。开发建设者们在人烟稀少的荒漠戈壁上,像四合木一样顽强地生存,住帐篷、窑洞,或傍山凿洞、就地挖窖建“茅庵房”,喝黄河水,用咸菜、盐和辣椒面下饭;一年四季与风沙为伴,战天斗地,先生产、后生活,先建矿、后建市,其大开发建设之前的荒凉由此可以管窥一斑。如果没有穿市而过的母亲河黄河,在水资源极其匮乏的荒漠戈壁,就不可能有今日的沙地绿洲,就不可能支撑起大工业的发展,就不可能支撑起一座拥有50多万人口的现代化城市,更无今日乌海之母亲湖——乌海湖和“水在城中、城在水中、滨水而居”的宜居宜业的区域中心城市,黄河明珠、书法之城、赏石之城、葡萄之乡、水上新城等等也就都不复存在。正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生命之河、伟大的母亲之河、伟大的圣河黄河用她的乳汁养育了乌海人和乌海这座城市,养育了乌海的城市精神和城市文化特别是山水文化。黄河就是乌海伟大的生命之河、伟大的母亲之河、伟大的圣河;而与母亲河、圣河相连的乌海湖就是乌海之母亲湖,就是乌海之圣湖。伟大的生命之河、伟大的母亲之河、伟大的圣河,圣河、圣湖、圣水三位一体,让今日乌海这座山水城市越来越充满了灵气、人气、财气、文气、福气和大气。乌海的水文化就是黄河水文化,乌海之水就是黄河之圣水。

从山文化来说,乌海三山环抱,一水中流,桌子山、甘德尔山、五虎山都有着不同的神奇传说,尤其甘德尔山与黄河山水相连,更是富有传奇、圣洁、神圣的色彩。“甘德尔”系蒙古语,意为哈达,圣洁的哈达。甘德尔山日夜守护在伟大的母亲河、圣河黄河东岸,南北走向,长约23公里,山势蜿蜒起伏,恰似一条献给黄河母亲的、圣洁的、多彩的、神圣的哈达。可以说,甘德尔山之圣圣在山,更圣在水,圣水伴圣山、圣山伴圣水。甘德尔山雄居于城市中心区,主峰海拔高1805米,山体雄伟壮观,是乌海标志性山峰。据有关资料显示,正在开发建设的甘德尔山生态文明景区,西至黄河1078水位线,与黄河库区连为一体,着眼于将山、水、生态特别是大河、大湖、大漠、大湿地等旅游载体整合,全力打造一个集历史人文、城建文化、自然山水景观于一体,相映成趣的综合性旅游生态区。在甘德尔山生态文明景区,既有神奇的自然景观,又有壮观的人文景观。从人文景观来说,甘德尔山生态文明景区总体规划布局为“一心三轴”,“一心”为乌海博物馆,位于主峰,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高度约80米,建筑面积约1万平米,其外形似成吉思汗头像,蔚为壮观;“三轴”分为蒙元文化轴、宗教文化轴、书法文化轴。景区还规划了沙生植物园、草原风情园、沙漠风情园等景观。从自然景观来说,甘德尔山有天然形成的藏龙山景区和深峡古堡景区。藏龙山景区有一线天、藏龙谷、三叠潭等,深峡古堡有古城堡及峡谷等。还可领略到龟寿山、睡佛山、天池、摩崖石刻群、神龟石、卧虎石、象鼻石等各种千奇百怪、栩栩如生的自然景观。总而言之,甘德尔山之圣圣在不言中。

从山水文化来说,乌海的山水文化有其独到的特色:乌海之山水文化是在塞外大漠边缘形成的山水文化,“长河起雄坝、大漠出平湖”和“沙地绿洲、水上新城”是最生动的写照。乌海之山水文化将是“山、水、城”相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山水文化,长河连大湖,湖在城中、城在水中,依山傍水、滨水而居,是最好的说明。乌海之山水文化是与城市转型发展、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紧密相连的山水文化,打造山水文化,助力城市转型发展和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乌海之山水文化是与实现“三个率先”、加快“五个乌海”建设密切联系的山水文化,以水为魂,做好“海”字文章,环山环湖发展,建设“一城两中心”,在城市建设中突出“山、水、绿”的元素,这已是乌海发展的大战略,是建设宜居宜业、美丽幸福乌海的重要依托。乌海之山水文化是与乌海城市之多元文化紧密相融的山水文化。乌海是黄河流经内蒙古大草原的第一座城市,乌海的山水文化与黄河文化、草原文化、蒙元文化相融合,与移民文化、工业文明、书法文化、奇石文化、红酒文化相融合,与太阳神文化、四合木文化、生态文明、旅游文化等相融合,正在逐步形成乌海强大的山水文化现象。

乌海人乐水、乐山、乐绿、乐文、乐城,大力发展山水文化,大力发展“山、水、城”三位一体的山水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乌海山水文化的内涵,无疑是乌海发展的时代之需、时势之需,也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特别是高层次审美需求的必然之举。

咿呀咿呀哟(2014-12-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