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27日正值农历正月十三、十四,为期两天的合阳新春民俗文化旅游活动隆重举行。省级老领导张保庆、巩德顺、王改民,省作协主席贾平凹,省作协副主席、省文联副主席高建群,省书协主席雷珍民,原省文联副主席肖云儒以及省国画院、西安市文联、渭南市文联、渭南市作协、合阳县书协等文化界知名人士和省、市有关新闻媒体记者参加了活动。 新春民俗活动首先在新池镇坡南村拉开帷幕。该村以独具特色的民间社火“血故事”享誉三秦,群众激情洋溢的表演不时赢得参观者拍手称赞。“血故事”是渭北特有的民间社火,既充满神奇,又寓教于乐,是民间祛恶扬善,宣泄感情,凸显才智和生命力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以合阳路井岱堡、新池坡南的“血故事”最为有名,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相传,“血故事”起源于明末清初,是社火芯子中的“武芯子”,以鲜活、逼真、刚烈、激昂、恐怖而神秘成为社火中的“压轴戏”。坊镇东雷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上锣鼓表演同样赚足了眼球。据当地群众介绍,“上锣鼓”是《诗经》中反映黄河中游民间祭神和驱鬼的一种较为古老的原始乐舞,其表演形式独特,风格古朴,现仅存于合阳县坊镇东雷村。每年春节到十五,村民都要表演“上锣鼓”,祈福求神、庆贺丰年闹社火。当鼓手们围鼓敲击达到高潮时,人们情不自禁地争先上鼓、边击边跳,故称“上锣鼓”。在随后召开的新春联谊会上,前来参加活动的各界人士纷纷泼墨挥毫,用精湛的艺术手法展现着对合阳的热爱,表达着对合阳民俗的无限迷恋。
合阳史称“古有莘国”。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文化积淀深厚,帝喾葬于斯,伊尹耕于斯,夏启封支子于斯,周文王娶妃于斯,《诗经》开篇之作《关雎》从这里传遍寰宇,书法瑰宝《曹全碑》从这里走向世界。民间艺术更是千姿百态,由商代祭祀乐舞发展而来的跳戏被誉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提线木偶堪称“中华一绝”;纸塑窗花享誉海内外;面花艺术被誉为“秦艺六绝”之一;民间社火有血故事、上锣鼓、抬杆、高跷、跑走马、划旱船、舞狮子、耍龙灯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