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建筑师的建筑-----窑洞

家乡区县: 陕西省子长县

窑洞的形成受自然环境、地貌特征和地方风俗的影响,因而形成了土窑、接口窑、砖窑、石窑等主要类型。土窑是陕北窑洞的原始形态,冬暖夏凉和省料省钱的特点符合了贫苦陕北人的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石窑已逐步取代了土窑,这些被称为“百年老窑”的历史陈迹诉说了曾经的艰难与辛酸。延安,是新中国的摇篮,曾为中国革命做出过巨大的贡献,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和文化财富。在中国革命最艰难的岁月里,党中央曾经把革命的大本营放在西北。延安的土窑洞成了中国革命的总后方和指挥中心,经历了十三个春秋,革命由延安走向全国,夺取了政权,建立了新中国。延安成了中国革命的圣地,成为中国共产党一个极其辉煌的历史时期,形成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窑洞。陕北窑洞是历史的见证。石窑的精华集中于姜氏窑洞庄园,它磅礴大气,建筑设计巧妙,施工严密,布局合理,成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砖窑适合于煤炭富足而石料缺乏的地方,但其使用寿命相比石窑要逊色许多。而薄壳窑则是20世纪70年代的产物。

陕北人在不断改变着窑洞,窑洞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陕北人,陕北人离不开窑洞,窑洞也离不开陕北人,在这块贫瘠土地上生活着的陕北人,在窑洞的废兴变化中创造了具有陕北特色的历史、文化和人。陕北文化有黄土的深厚,也有大漠的宽广,还有黄河的奔腾,更有长城的威严。

窑洞是中国北方黄土高原区最具代表性的民居,蕴含着北方民族穴居的历史遗风。黄土高原上星罗棋布的窑洞,似满天星斗点缀在沟、梁、塬、峁之间,是陕北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认识利用改造黄土的智慧结晶。随着社会的发展,土窑洞大量废弃,接口窑开始“退役”,石窑、砖窑随之兴旺甚而高楼大厦争比高低。这说明陕北的窑洞建筑艺术有着无穷的生命力,它一直是黄土高原人最佳的居住选择。“没有建筑师的建筑”这是世界建筑界对中国窑洞的赞誉。

任浩浩(2014-12-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