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生产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上世纪中期蔡冯、李庄东王村一带就有种菜习惯,有“一亩园十亩田之说”。1992年,农业生产掀起产业结构调整热潮,发展两高一优农业,提出了“一年搞突破,两年大发展,三年建成大蒜、葱头园”的奋斗目标,在生态农业办公室的指导下,建起蔬菜大棚950个,近几年几乎北部的四个办事处都是大蒜、葱头间作种植,大面积引进优良品种,客商竞争这块肥沃的宝地。 建国后,通过社会主义改造,使私营企业走上了集体化道路,1957年成立了铁木业合作社,以沙珠邢村为首的屠宰业、李庄东邻任家、刘口、南北李、南郭、齐口一带的皮货、车马挽具等迅猛发展,李庄窑厂相继落成,为未来的城镇建设铺设了桥梁,先后又办起了柳编厂、地毯厂、油房、拖拉机站、胶管厂、机修厂等镇办企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镇办企业承包给个体户,私营工商户逐步兴起,1987年屠宰专业户达到1000余户,沙珠邢的宰猪、牛、羊、驴户,筢子吴的筢子加工,茶棚张的地毯加工,小堤村的镶牙,潘家口、马家口的麻绳和丙纶绳加工,同时木器加工、建筑、机车修理、电焊、酱菜加工及食品加工迅猛发展,改革开放政策给工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镇办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建立,尤其镇办的几个地毯绳网厂80年代盈利丰厚,镇党委政府抓住机遇,顺应社会发展潮流,把李庄发展重心由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转移到招商引资绳网兴镇上来,1998年10月5日,镇北绳网大世界工业园区开始筹建,同年的文化路、邮政路、府前路加宽畅通,引黄的洪吸管,集资股份形式改建了黄河下游的第一引黄闸,把黄河这一水利命脉引进了李庄千家万户,引进京、津、沪、港外资近10亿元,全部放在绳网发展,中心镇李庄挂上了“绳网之乡”的广告牌,也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了安全网新闻发布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