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方言差异

家乡区县: 浙江省上虞区

上虞原分八大区:滨海、崧厦、小越、百官、东关、丰惠、章镇、下管,但上虞弹丸之地,方言却有较大差别,就我现在体会到的感觉,数崧厦、小越和东关方言最为特别,其他五个区有不同,但差别不大,最让人目瞪耳耸的当数崧厦话。
崧厦话斩钉截铁干脆利落,后鼻音较多不大通气降音较重,很容易将崧厦人识别出来。崧厦人的“我”和“娥”的发音很有特点,过耳难忘,数“我要伊缺(吃)哉”这句话的发音最能概括其精髓。
我也算得上半个东关人,故对东关方言并不觉突兀。曹娥江以西区域原属绍兴,这一块的人操一口地道的绍兴方言,声调调类完全属绍兴方言系统,与百官丰惠方言区别较大,整个感觉像听绍兴莲花落,体现为更软糯婉转,语速略慢,第二声和第三声较多,如“娘娘、爷爷”百官话均为第四声而东关话为第三声,另外很多称法也不同,如百官话“来做人客”东关话为“来嬉嬉”,百官话“汰人”东关话“夫肉”,百官话“活活风”东关话“风脑脑”,百官话“缺饭”东关话“漆饭”,百官话“火柴”东关话“避雷火”,百官话“我哇伊”东关话“我fia伊或我via伊”......我有时候也会随口而出露馅,好几次我跟同桌说“皮揩借我用记”,我的崧厦同桌一脸愕然,“皮揩手以叫?”,我连忙说“就是橡皮”,她才恍然大悟,哈哈。
小越因靠近余姚故语言也贴近,有些咬字与百官话迥然不同,如百官话“挑毛线”小越话“翘毛线”,百官话“活活风”小越话“春春风”,百官话“晏昼头”小越话“晏星头”,百官话“三三两两”小越话“三三洋洋”,百官话“停电”小越话“停贱”。
一个丰惠同事告诉我,要区别是不是一个正宗的丰惠人,只要听他怎样发音“丰惠”两字。正宗的丰惠人必称“哄(hong)惠”而不是“丰(fong)惠”,另外的还有将“挑毛线衫”称为“挑头绳衫”等,总的来讲,丰惠话与百官话区别不大。
方言真的是文化的标签和密码啊。上虞的游子们遥望着家乡正如古诗中所写的那样: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而那方言永远都是深入血脉的坚守,是系在游子身上的脐带,只要一个城市有足够的历史传承和相当的文化传承和相当的市民数量,方言就能代代下传,而且还顽固地保留着小地域的那些小密码,真是神奇。
我有时常呆想,旧时的上虞人是如何语言交流的,他们的方言是怎样的。是像我们现时里讲的大白话,还是像鲁迅笔下穿着长衫的孔乙已那样“多乎者?不多也”?讲这样的话平头百姓升斗小民也能听得懂?应该是讲大白话的吧,但是旧时的大白话又是怎样的呢?隐居在长塘广陵村竹林小屋里的嵇康难道在弹奏《广陵散》之余说:“夫肉,来嬉嬉”?中塘状元梁国治骂人时是否说:“小娘拉泥质(儿子)”?住在春晖平屋里的夏丏尊是否也是一口“我要伊哉,我真当要伊哉”(这倒很有可能)?有时不禁哑然,时间太过久远,古人的生活里还有我们多少不能解的谜啊,单单一个方言就足够我们捉摸考证的了。

我的网络营销能力秀地址:http://abc.wm23.com/vivisha我的新浪微博:http://weibo.com/u/3631068647我的新浪博客:http://weibo.com/u/3631068647梧桐子——上虞:http://www.wutongzi.com/kan/zhejiang/shangyu.html

vivi(2014-05-0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