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市陆横村的“草莓效应”在延伸

家乡区县: 江苏省兴化市

自从我们村的草莓种植形成规模后,村里发生了三大喜人变化:一是干部的威信变高了,二是原来的穷人变富了,三是村里的闲人变忙了。”7月15日一大早,在一间用塑料装饰板搭起的“办公室”里,兴化市临城镇陆横村主任、草莓合作社社长陆秀庭,向我们解读了他们村里的“草莓效应”。 陆秀庭提供了这样一串数字:2005年陆横村草莓种植面积300亩,去年达到50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近50%。去年,村里人均纯收入达到9000元,超出兴化市农民人均收入近4000元,种草莓的人家还远远不止这个数字。 陆横村地处城郊,又位于兴化到泰州的公路边。2003年,浙江人承包了邻近他们的三王村土地种植大棚草莓,春节期间,草莓的最高价格每公斤卖到了30元,靠“卖苦力”的陆横人动心了。 陆秀庭“第一个吃螃蟹”,拜浙江人为师学种草莓。当年,他联合本村的7户农民和村干部,投资8万元,搞起了14个大棚。谁知,口感极好的草莓上市后却无人问津。原因是浙江人的草莓名气大,有了固定的客户。陆秀庭他们只得把草莓装在篮子里,骑着摩托车到各家饭店让人家免费品尝。 为此,陆横人一面在媒体大做广告,一面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了“润兴牌”商标,很快成为扬州、泰州、无锡、盐城一些大超市的供应基地。 不久,陆横村还建起了兴化市第一个草莓协会,实行“统一生产流程、技术服务、包装、价格、销售”。农民们只要将草莓摘下来,由协会现金收购后,统一进行包装销售,风险由协会承担。今年7月7日,村里又组建了陆横村草莓合作社,谁家在种植草莓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协会会及时派出技术人员去解决。 “财发精神长。”40岁的庄稼汉陈东胜高兴地告诉我们,他家这几年一直种5亩地的草莓,每年的纯收入都在4.5万元左右,他刚刚花14万元新建了一座楼房,家里彩电、冰箱、洗衣机应有尽有。 大家一起富才是真正的富。陆吕华家是全村公认的困难户,全家三个人中有两个残疾人。陆秀庭帮他家担保借了3万元的贷款,把自家育好的价值6000多元的草莓苗免费送给他家种植,协会的一些会员无偿去他家帮助栽植。在大家的帮助下,陆吕华致了富。 500亩地的草莓,给陆横村人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效益。过去,一到农闲时,庄上打麻将的“班子”不会少于30个,而现在大家都忙开了。因为每个妇女劳力干一般移植草莓之类活儿的收入至少20元,重一点的活儿收入40元。一些身体还好的老人把草莓贩到兴化城去零卖,一天也能赚个四五十元。 眼下,陆横村草莓合作社正在做三件事:与中日合资的兴野公司合作,向他们提供新鲜草莓,利用最先进的“FD”真空保鲜技术生产脱水草莓;与南京蔬菜研究所合作,利用“休棚”的时间种植豇豆种,由对方包回收,一亩地可增收5000元;引进的日本“佐贺清香”“甜查理”等新品种,试种成功后向会员们推广。同时,以现有20亩地的冬枣、10亩地葡萄为示范,不断开拓新的致富领域,防止大家去挤“独木桥”。 (选自http://www.yznews.com.cn/xzpd/2007-07/23/content_845755.htm)
是我独家的记忆(2014-05-0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