簸箕炊是广东省粤西地区汉族传统小吃之一,在茂名、 电白、高州、化州、遂溪、廉江、吴川、雷州、徐闻、湛江一带非常盛行。因其采用竹篾编制而成的簸箕为盛具而著称。食用时可用小刀将其剐成格状,其表面放上香油、芝麻与蒜蓉浆(即蒜鸡油)。入口细腻富有弹性,软滑而不黏牙,再加上秘制的酱料,香浓而又不腻,那种味道绝对令人难以忘怀.
制作材料
原料:大米、生粉、清水、熟芝麻、花生油(秘制香油)、酱油、辣椒酱、蒜头
制作方法
1)先将米泡一个晚上,一个簸箕炊要3.8两米。
2)把泡好的米磨成浆(米浆不可太浓),然后把最上面的一层倒出小量来做簸箕炊最上面皱纹。
3)待蒸锅水开上气后,将米粉浆一般将分3次灌入托盘或小簸箕蒸熟即成,需要每层熟透后才能灌。否侧会是爆破面。
4)最后是做皱纹面,这是最难,最辛苦的一道工。首先要在温度最高的时候取出簸箕炊,倒进一层薄薄的米浆,双手左右来回摇,令其成皱纹。
5)大火蒸5到7分种后,开一开,让蒸笼最上面的蒸汽跑出来。再关好,停火。否侧皱纹面反了。
6)5到10 分钟后。把簸箕炊拿出来放凉,一定要放凉才能算完成簸箕炊。
7)香油的做法:每家煮香油的方法都是不同的,也是簸箕炊好不好吃的关键。
首先香油一定要慢火煲,才不会出现油少了的情况。
加药材一起煲,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制作方法,在此就不足为外人道也。一般要慢火煲一个小时直到花生油煲到沸腾,油沸腾往里面加酱油,一点一点地加。一边加一边拌,令酱油溶进花生油里面。
8)蒜蓉的做法:冷水加定量的生粉拌,令生粉全溶进冷水里。然后加热至沸腾后往里加老袖生袖酱油定量。停火后加切碎好的蒜头。捞拌均匀。
簸箕炊吃法可分为两个季节的吃法。
在夏秋季节,将簸箕炊切成小方
块,撒上小芝麻或配蒜头、酱油、花生油;
在冬春季节,将簸箕炊切成小方块炒热加辣椒酱。
更有人掺入菠菜汁于米浆中,制成绿色的簸箕炊。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