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集团由17年前员工不到800人,亏损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发展到今天拥有员工3万人,销售收入600亿人民币,产品远销世界上160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化企业,所走过的路可谓坎坷艰难。海尔的17年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984年至1991年,名牌战略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增强质量意识,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海尔用了7年的时间专心致志地做好冰箱一个产品。1988年海尔摘取了中国冰箱行业历史上第一枚质量金牌,名牌战略初步成功。通过做冰箱积累了一套管理经验,形成了“OEC”管理模式,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批人才,为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992年至1998年,多元化阶段。这一阶段是从整体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名牌战略成功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战略创新和转移。按“东方亮了再亮西方”的战略指导思想,发挥海尔文化的优势,以吃“休克鱼”的方式进行多元化的扩张,由一个名牌产品发展成为全部系列家电名牌产品群,增强了企业的整体实力。成长为中国家电第一品牌。
1998年开始进行国际化战略。在国内家电行业尚处于一片混战状态时,海尔领导人张瑞敏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国际化的战略。即“要走出国门,在世界舞台上与狼共舞”。这个阶段旨在增强国际化的核心竞争力。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海尔产品、品牌和文化的扩张,以冲击世界500强和创世界化的海尔品牌为目标。
1998年海尔集团销售收入为108亿,其中出口6000万美元;1999年销售收入为212亿,出口1.38亿美元;2000年销售收入为406亿,出口2.8亿美元;2001年销售收入为600亿,出口4.2亿美元。上述数据已经清楚地体现了海尔国际化战略所取得的巨大成绩。然而,这仅仅是数据上的简单分析,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海尔的国际化战略的实施过程,我们会发现更多更有价值的经验。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