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景点

家乡区县: 包头市东河区

阴山北边、草原深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恢宏的庙宇呢?联合科考队中方科考队员黄文弼推测,达茂历史悠久,人文遗迹繁多,因此,大庙不可能是孤立的,在它周边的草原深处,应该是有着诸多的古代文化遗存的。黄文弼,字仲良,1893年生于湖北,时年34岁的黄文弼任教于北京大学。天高云淡,不冷不热,草原上常见的风也收敛了势头。黄文弼有种预感,本次科考,或许能有重大发现。科考队员各有各的科考项目,分散开了。随着向导,黄文弼进入了一座荒芜的古城。残垣断壁,步入其间,黄文弼感受到了一种莫名的冲动。古城建于何时、因何而败?又是谁修建的呢?
1927年6月,离开京城快一个月了。摊展在黄文弼眼前的是偌大、荒芜、凄凉的残城。蒿草摇曳,瓦砾遍地,高台兀立。向导说,当地人管这儿叫做鬼城,是战死沙场的将士们的归宿。土堆上的石柱是刚修的,垒石柱的人家里出了事儿,堆砌石柱是为了祈求鬼魅祛病消灾,据说,这种做法源于数百年前一个叫做汪古的部落。鬼城可能是敖伦苏木古城。金元之前,曾经有一个叫做白鞑靼的部落自西迁至达茂,史称汪古。游牧于阴山的北边,汪古部被金朝委以重任,驻防金界壕,抵御觊觎中原的蒙古部族。关于汪古这一叫法的由来,学术界的认定有着不同版本。【魏坚—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汪古部也被称做白鞑靼,考古发现,这支部落应该是自中东迁过来的,迁至阴山北边,达茂地界的时候,白鞑靼,也就是汪古部归顺了金朝,为金朝驻防金界壕,抵御蒙古骑兵。汪古部所在的达茂,南边横亘着阴山,阴山绵延至达茂境内的山叫瓮古山。史记,达茂境内曾经有一座叫做敖伦苏木的古城,这座古城是蒙元时期的战略要地,处在金界壕的中段,鬼城会不会是史书记载的敖伦苏木呢?
黄文弼认为,有这个可能。为了印证自己的推测,黄文弼决定,由外及内,寻找证据。   像是有如神助,几天以后,在距离古城不远的草原上,一道显示着明显人工开挖痕迹的望不到头的界壕横亘在了黄文弼的面前。界壕南连阴山,北抵大漠,中断恰好傍依着先前进入过的那座古城。黄文弼推测,这应该就是金末元初汪古部驻防的金界壕。金界壕,蜿蜒曲折,纵贯达茂。因为金界壕,蒙古铁骑对汪古部奈何不得,对金朝也难以构成战略优势和实质上的威胁。既然这条堑壕就是金界壕,那么,处于金界壕中断的那座古城有可能就是敖伦苏木。   河不宽,紧依着古城由东北向西南静静地隐身在了天际间,当地人管它叫艾不盖河。河原本不叫艾不盖而叫艾不花。“不花”是汪古部对首领的谥称,有王者之意,在汪古部看来,艾不花河是一条王者之河。傍依着王者之河,古城绝非寻常。黄文弼找到的古城,看到了城边的河流,实际上已经触及到了发现的临界点,凭着丰富的考古经验和对散落在地的遗物的甄别,黄文弼认定,眼前的古城至少被荒弃了数百年了。这座古城有可能就是敖伦苏木。
黄文弼发现了疑似的敖伦苏木,尽管证据还不够翔实,但黄文弼还是将这次发现公之于众了。黄文弼的发现引起了世界学术界的关注。令人遗憾的是,因为科考队要继续西行,黄文弼只得放弃了对古城的深入探究,而这之后,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黄文弼失去了再次驻足古城的机会,这成了黄文弼毕生的遗憾。阴山发现古岩画20世纪的三十年代,一位叫做江上波夫的日本学者进驻古城。但是,历时30年,江上波夫也没能为古城正名。再后来,也就是黄文弼西部科考之后的50年,中国学者盖山林决定彻底查清古城的身份。
20世纪的八十年代初,世界学术界的认定是中国没有古代岩画。盖山林认为,历史悠久的中国不可能是古代岩画的盲区。盖山林决定,将达茂旗周边的阴山当做寻找中国古代岩画的突破口。孤身一人,数年踏寻,一无所获。就在盖山林准备放弃查找的时候,一天,一位羊倌听说了盖山林在找刻在岩石上的画,便带着他登上了一座裸露着岩石的小山。就这样,盖山林在达茂北边的阴山上发现了上至万年、下至明清的大量的古代岩画。这一发现震惊了学术界,至此,中国无岩画的谬误被更正了。
盖山林
发现元代王一级的贵族古墓为了寻找岩画,盖山林走进古城。它是不是前辈学者黄文弼和江上波夫推测的疑似的敖伦苏木呢?完成了阴山岩画调查,盖山林旋即带领考古队进驻了古城。延续先辈学者的探究,盖山林明白要彻底查清古城的身份绝非易事。探查古城,盖山林和他的团队由外及内,首先对古城周边的古墓做考古卑掘。石山的后边,是无边无际的大草原。这是一块风水宝地。考古人员发现了一座古墓。以石为椁,去掉泥土,棺盖上露出了龙爪。龙爪意味着什么?考古人员将石棺整体搬回了博物馆。细细查看,石棺内壁的刻画极致精细。在内地,唯有皇帝才能在随葬的物品和棺椁上刻画龙纹,而到了元代,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死了以后是可以使用这样的图案的。棺椁的主人是元代王一级的贵族。墓中出土的随葬物品进一步印证了考古人员的推测,有金丝编织的蒙古袍。达茂为什么会有元代的贵族大墓?大墓与汪古部驻防的金界壕有没有关系?史书记载,为防御蒙古部,金界壕建于金中期,废弃于元初,也就是说,金界壕最终没能抵挡住蒙古大军。
汪蒙联手,蒙古大军跨过金界壕,过阴山,渡黄河,直抵中原。出于战略上的考虑,汪蒙在达茂的草原深处修建了一座叫做敖伦苏木的城。敖伦苏木是蒙古大军的大本营,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敖伦苏木,蒙古铁骑就不可能震撼世界。蒙汪联手,成就了成吉思汗的伟业,没有这次联手,蒙古大军就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灭金并且西征,蒙汪联手对于世界来说是一个波及到世界格局的大事,联手以后,汪古部的军队被编入蒙古大军,与蒙古大军一起,征讨世界,汪古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吉思汗将自己的小女儿阿剌海别吉嫁给了汪古部首领,汪古部被成吉思汗奉为“安达忽答”,也就是兄弟加亲家,自此,汪古部成了黄金家族的一员,所以,达茂就有了元代的贵族大墓。汪古部贵族下葬的时候在棺椁上刻画龙纹,着金丝编织的殓服也就不足为奇了。要彻底查清古城的身份达茂的汪古部首领成了黄金家族的成员,这座古城会是史书记载的敖伦苏木吗?   盖山林决定从这样几个方面实施探究:
第一步,古城内有许多大型建筑,需要的大量的石料,不可能自远处运来,古城的附近应该会有大型采石场。第二步,史记,古城是蒙古大军的后勤给养地,那么,古城的周边就应该有大面积的耕地。第三步,敖伦苏木蒙语的意思是多庙之城,古城里应该有多种宗教的文化遗存。第四步,敖伦苏木地处多种文化的集合点上,古城里应该有多种文化的体现。   这是一座古代采石场。考古人员发现,这座采石场距今已有八、九百年了。这期间,汪古部联手成吉思汗在草原深处建立战略中心和后勤给养地。被开采下来的石料很大,绝非一般民居所用,而在达茂旗境内的其他地方未见古时采出的石料,采石场采出的巨石上哪儿去了?   答案只有一个,这就是,被就近用作了建筑城堡。古城的城墙由泥土夯筑而成,少有石料,但城内多现被细心打磨过的大块的石质建材。经检测,这些石质建材的确来自不远的采石场。   过度开垦的土地,随处可见的大型粮草加工工具,种种证据表明,古城曾经担负着为数十万人马提供给养的重任,这一点与古籍中敖伦苏木是蒙古大军最为重要的粮草给养地的记载是吻合的。

Love Seven(2014-12-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