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眼上有甲哈罗”,这是耒阳人考察外地人耒阳话水平必出的一道题。回答往往五花八门。这句话翻译成普通话就是:窗户上有只蝴蝶。呵呵,诸位猜出来吗?
我一直认为,耒阳话是汉语中最难懂最难学的方言之一。除非从小生长在此地,否则,没有二十年以上的生活在此的时间,是学不会这种方言的。即使如此,有时也难免露出破绽。
从语言学的角度看,我国可以分为七个方言区或八个方言区。除南部、西北部一些地方属于北方方言区的西南次方言外,湖南大部分属于以长沙为中心的湘方言。从耒阳周边看,北边是衡阳、南边是郴州、西边是常宁、永州,基本属于北方方言区的西南次方言,与广西、贵州等地的话同源。东边的安仁、茶陵,属于湘方言区。这是大致而言的,长期以来,这两种方言也相互影响。惟独耒阳话,与周边的语言都不一样。
虽然说因为崇山峻岭和江河水系的阻隔,在我国南方特别是西南地区“三里不同音,五里不同调”的情况很正常。但这种音调的变化是同一种方言的细微差别。比较周边语言与耒阳话的差别,你会发现耒阳是一个语言的“孤岛”。
语言的形成与流变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语言“孤岛”的出现,或许隐含着不为人知的历史的秘密。我们的猜想是一个族群因为某种原因,从遥远的地方迁徙而来,经过与原住民的漫长而缓慢的交流,才形成今天的语言面貌。
那么,是战争的烽烟,还是毁灭性的天灾?我们已经无从知道。
回到开头的那句话。为什么“窗户”被叫成“箭眼”?我只能猜想,在某个历史时期,中原某国,突遭外族入侵,狼烟遍地,干戈四起,山河破碎,人心惶惶。为保存种族血脉,王族的一支在太子的带领下,深夜出逃,奔向遥远的他乡,晓行夜伏,帐篷的窗户开得很小,叫箭眼,不是为了采光,而是用来了望观察敌情,并作为射箭的孔。到了今天耒阳这个地方,早已摆脱了敌人的追击,这里山清水秀,遂定居下来。窗户不再是用于射击的孔洞,但语言习惯已然形成。呵呵,当然只是猜想而已。厚重的历史烟尘已经永远地遮蔽了所有的秘密。
为什么“蝴蝶”被叫成“哈罗”?英语打招呼时“你好”的读音就是“哈罗”。我们可不可以这样想象:第一个耒阳当地的土著民,看见蝴蝶在林间翩翩起舞,情不自禁呼之“哈罗”。而从遥远荒凉的北国迁徙而来的族群,也从未见过如此美丽可爱的精灵。遂问土著,土著告之,相沿成习。
大学时,上古汉语课,讲到《诗经·邶风·静女》时,姚淦铭老师说,一些古音还留存在一些方言里,并让我用耒阳话读:“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按普通话的读音,这四句诗除了可以不压韵的“见”外,有两个音韵:ū、ǘ。显然,于音韵不合。但是,在耒阳话语音里,只有一个音韵ǘ,读来压韵合辙,朗朗上口。
《辞海》:邶,古国名。周武王封殷纣王之子武庚于此,约相当于今河南省淇县以北,汤阴县东南一带地方。
网络营销能力秀主页:http://www.wm23.cn/dengxiaolong
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64231193.html
病毒性营销文章地址 http://www.wutongzi.com/a/74084.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