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方言--博大精深

家乡区县: 南通市海安县

     海安方言中保留了许多较为古老的上古、中古的语言、词汇。如:
杲(gǎo)昃(zī)。杲昃可以说是海安方言中最具特色的一个词语,它的意思是指“东西”。
古代称日出之处为“杲”,日落之处为“昃”。《文心雕龙.物色》曰:“杲杲为日出之容。”而《说文》则曰:“昃,日在西方时侧也。”因此太阳东升西落,喻为“杲昃”相连,可借指东西方位,再引申为物事意义的“东西”。所以海安人说“什的杲昃”就是“什么东西”,并不土。
再如“釜冠”。海安城乡所有老百姓都称锅盖为“釜冠”。古汉语中“釜”是指锅子,冠是指“帽子”,由“帽子”引申为“顶”或“盖”,因此锅子的“帽子”就是“釜冠”了。海安方言的深厚文化底蕴,由此可见一斑。
此外,海安方言中还有一些特殊称谓,也可以看出悠久的文化色彩,比如:
妈妈:在海安方言中,“妈妈”读作“māmā”,指的是母亲;如读作“mama”,则指的是伯母(伯母与母亲平辈);如果读音儿化,读作“mǎmer”,则是丈夫对妻子的呢称;若后面再带点尾声,读作“mǎmergǎ”,那就是对女人的蔑称了。
爹爹:爹爹在海安方言里不读diē而读diā,辈份则增加一辈,用以称呼祖父辈的人。
细、大:海安方言中通常将最小的称为“细”,如“细姐”(最小的姐姐)、“细哥”(最小的哥哥)、“细舅”(最小的舅舅);也称最大的为“大”(tou),即不读“da”而读“tou”,如“大(tou)爹”,用以指排行第一的中老年男人……
      当然,海安境内的方言也略有差异。总体上是操下江官话,但实际上因地理位置的不同,还是可以分为四类,即海安话、东路话、南乡话和下河话。东路话中又因李堡、角斜历史上有启海移民而操吴语,进而形成当地人能说两种话的现象。
海安县城居民大多说海安话,并以县城为中心,向东、向西辐射15公里左右的扇形区域构成方言小区。其他方言有向海安话靠拢、再向普通话贴近的趋势。下河话受海安话影响较明显,南乡话次之;东路话较稳定,向海安话靠拢的速度相对比较慢。
海安方言虽有特殊称谓的差异,但总体上语言、词汇仍沿袭江淮方言区的语言特质,因此与扬泰方言非常融洽。这就是今人捧读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常可以读到类似海安话句式的缘故,而许多外地人真正接触听懂了海安方言也觉得不土的根本原因。
海安方言举例
爷爷-----嗲嗲 外公----葡嗲嗲 伯父---大大
姐姐---假假 哥哥---锅锅 妹妹------眯子
我跑啊跑啊跑还是没有追到她——偶溜啊溜啊溜蛤四不曾拴到她!
不得了,水泼出来了——没得命,水斧出来溜!
这件衣服是我自己缝的——这千衣上四偶丝嘎饺的
你吃饭了吗?——你各曾7帆啊?
睡觉——猴皋
受苦——挨稿
晚上—雅里
看什么东西呀——望神尼稿子啊
很早——老早八早
很大——无大不大
嚣张---老象
罗嗦-----穷咀
很-----...的没的命
小板凳——爬爬凳
什么东西----什里搞子,沈的倒头
吃饭了吗----过成吃嘎
一下子——一哈头
刚才——先老儿
拖鞋---嗒嗒儿,哒板儿
脖子---井刚
丈夫---孪强
老婆----女将 或 马马儿
没办法——么得八发
螺蛳----乌裸儿
螃蟹-----旁海
回家------嘎去
聊天——搭寡
明天见---门淘见
吃晚饭---床牙饭
吵架---刚丧
死相---死刑样子
到你家玩---到里嘎耍仔
温开水----闷汤咽
小男孩:细拿宝,细背锹, 细小伙
小女孩----小啊头,细啊头
费话多----穷嘴
吃东西----床倒头
摩托车——魔耷差,魔耷卡
自行车 --- 叉子
故弄玄虚——拿乔、拽,
蛤蟆------癞保

...

我的家乡: http://www.wutongzi.com/kan/jiangsu/haian.html   
我的能力秀主页: http://abc.wm23.com/maowenqing1217    

胡闹是一种依赖(2014-05-0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