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个督导组,8个月时间,全程督导5个县(市、区)和84个市直部门(单位),不当“钦差大臣”,不当“好好先生”,擦亮“火眼金睛”,当好“黑脸包公”……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市委督导组认真贯彻省、市委要求部署,坚持严督实导,切实履职尽责,为全市教育实践活动取得重要成果发挥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上率下行牢记使命
我市坚持把加强督导工作作为推动活动有序开展、确保质量的重要手段,着力构建立体化、全方位的“大督导”工作格局。市委书记高福平、市长李相国等市委常委同志身体力行,多次深入联系点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认真调研,全程指导,注重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指导工作,使联系点成为示范点。
一次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市委常委的示范带动,对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是一种无形的督导,为他们树立了标杆、做出了榜样,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市形成了以上带下、上率下行的工作格局。
市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制订下发了《督导工作手册》,明确目标任务,划清责任界限,将督导组与被督导单位活动开展情况挂钩,形成责任连带机制,以活动质量衡量评价各督导组工作成效,以强化督导责任落实推动活动扎实开展。
市委各督导组准确定位、牢记使
命,坚持原则、坚守底线,始终围绕解决“四风”突出问题开展工作,敢于“唱黑脸”、“当包公”,对思想认识上不去的不放过、查摆问题不聚焦的不放过、自我剖析不深刻的不放过、整改措施不到位的不放过、人民群众不满意的不放过,确保活动开展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同时,各督导组寓督导于服务中,一方面按照既定内容做好常规督导工作,另一方面将“三走进三服务”、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等工作内容纳入督导范围,及时推广好做法好经验,真心帮助出主意解难题,确保被督导单位活动开展与业务推进“两提高”、“两不误”,得到了被督导单位的广泛赞誉。
创新方法提升质量
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工作面更广、群众期待更高、头绪更多、任务更重,更要讲求方式方法。市委各督导组注重创新方法,分类指导,切实增强督导针对性和实效性。
开展“巡回式”全面督导。各联络组深入全市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对活动开展情况和各级督导组工作情况进行巡查,深入查找、解决活动中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共开展巡回督导5次,有效解决了一些单位学习教育不深入、问题查摆不到位、整改落实不彻底等问题。
开展“摸底式”暗访督导。派出5个暗访组,采取审查材料、个别谈话、随机走访等方式,对25个乡镇(街道)、50个县(市、区)直属部门和36个市直部门(单位)所属基层单位班子召开的专题民主生活会、专题组织生活会、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和第三环节工作准备等情况进行抽查和检查,对工作不力的12个单位下发了整改通知。
开展“检查式”交叉督导。各督导组采取随机抽签、交叉互检的方式,分别深入各活动单位,对制度建设、专项整治、问题整改等情况进行集中检查,发现并解决了一批突出问题。
严把关口抓住关键
聚焦“四风”,严字当头,把好关口,督到实处……市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各督导组忠实履行职责,确保督导工作不走过场。
严把“责任落实关”,紧紧抓住“一把手”这个关键。被督导单位活动开展的好坏,与部门(单位)“一把手”有直接关系。对此,各督导组要求被督导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在学习调研、征求意见、对照检查、整改落实、推动实践中切实做到“五个带头”,督导组在每个环节结束时,都要听取被督导单位“一把手”的专题汇报,对问题找不准、整改不到位、活动走形式的进行约谈和通报,督促“一把手”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既挂帅又出征,真正把活动抓在手上。
严把“工作程序关”,坚持一环不缺、一步不落地督导。坚持该走的程序都走到,环环相扣、步步为营,确保“规定动作”不走样。特别是对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以及民主评议党员等各项工作流程严格把关,对会前准备、会上批评与自我批评、会后通报等工作明确具体规定,全程参与督导,切实保证会议和评议效果。
严把“标准质量关”,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以兰考和农安为榜样,要求被督导单位对标进行,照“样”开展,对达不到标准的,坚决返工“回炉”。活动中,全市有25个单位因活动方案不合格,被要求重新修改完善;17个单位因准备工作不充分,被要求延迟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34个单位因“问题清单”中所列问题不深入,被要求重新进行深入查摆;各级班子和成员的对照检查材料普遍修改10遍以上,最多的达到20多遍。
跟踪调度全力推进
气可鼓而不可泄,业可进而不可退。督导工作要做到不辱使命,加强自身建设十分重要。
我市坚持优中选优,精选人、选“硬人”,从全市抽调政治坚定、作风踏实、能力强、素质高的81名党员干部组成19个督导组,组长均由副厅级或处级领导干部担任。各县(市、区)和市直部门(单位)也按照市里模式,组建了强有力的督导工作机构。
每个环节启动之初,市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都专门召开督导工作专题学习培训会,明确各环节的重点任务、主要措施、完成标准、时限要求等内容,提高督导工作水平。
定期召开督导工作调度会,听取各督导组近期工作汇报,了解进展情况,并针对督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重点指导,明确努力方向。
开展经验交流会,定期刊发简报,促进经验交流,市委第1督导组建立的“四个一”双向沟通机制、市委第13督导组建立的“被督导单位联络员会议”制度等,被其他督导组借鉴应用,有效提升了全市督导工作整体水平。
开门督导保证方向
干部作风怎么改、改得好不好,不是干部自己说了算。活动中,各督导组广泛联系干部群众,深入群众中间,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让群众参与活动,开门督导。
在整改落实过程中,实行“销号”制度,针对查摆出的“四风”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求被督导单位建立“问题台账”,整改一个,销号一个,整改的标准是让群众满意,过得了“群众关”。
各督导组普遍建立来信来访处理制度,热情接待群众来访,认真阅办群众来信,及时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把做好督导工作与为民服务结合起来,使督导的过程成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走进群众的过程。
与此同时,市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坚持与省委第七督导组保持“零距离”,自觉接受上级督导。活动开展以来,省委第七督导组先后30多次到松原指导工作,有效工作日达150多天。在此期间,松原市建立“重点工作一周一请示、进展情况一周一汇报,意见建议一周一征求”的“三个一”工作机制,与省委督导组及时沟通联系,使全市督导工作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推进教育实践活动扎实稳步实施。
尽职不越位、靠前不指挥、把关不客气、督促不代替,盯紧盯实、动真碰硬、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躬身力行、融入其中、当好向导、树立标杆……卓有成效的督导工作,保证了活动不虚、不空、不偏,不走过场,为全市教育实践活动高起点开局、高标准开展、高质量推进、高水平完成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