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炼金山)富而求知,乐中求美。在我市今年实施的“美丽家园”行动计划中,市委、市政府及时探究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将农村文化小广场建设列入建设“幸福松原”的重要元素,并分三年加以实施。目前小广场的“文化客厅”作用在各地日益发挥,和谐乐章处处奏响,乡村文化遍地开花。10月28日、29日,中央和省6家主要新闻媒体齐聚我市,对文化小广场建设情况进行集中采访,宣传我市打造文化惠民工程的重要举措和突出成效。
中省直媒体采访团由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吉林日报》、吉林广播电台、吉林电视台等6家国内主流媒体的记者组成。
在我市采访期间,采访团与我市宣传、文化及基层单位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听取了我市文化小广场建设的基本情况和经验介绍,并围绕我市在建设小广场过程中如何有效解决资金瓶颈,如何管好、用好建成的小广场,怎样围绕转型发展对建设小广场进行规划和布局定位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细致采访。
采访团走访了前郭县长山镇繁荣村、四克基村和宁江区伯都乡杨家村,采访了文化小广场建设成果和经验。
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文化小广场293个,超出年初计划建设任务33个。这些小广场开始发挥巨大带动作用,平时村里组织的广场舞、秧歌表演以及各级组织的送电影、送戏、科普教育等互动活动,都会在这些小广场上进行。小广场已逐渐成为村民们享受文化大餐、参与文化活动的重要平台,不仅给群众带来了欢声笑语,更以其开放性、群众性等独特优势聚集了人气,不但群众拍手称赞,也产生了很好的综合社会效应。
采访团一行纷纷表示,松原市倾力打造“服务惠民、发展为民、文化乐民”的民心工程,以切实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为统揽,营造了和谐氛围,提升了广大农民的“幸福感”。《中国文化报》记者杨同娜说,松原市提出利用三年时间在全市所有行政村都建设一个文化小广场,体现了松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民的精神生活,顶层设计、全力推进,通过项目建设把文化活动阵地建到群众身边,提高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希望通过报道,向全国推荐松原农村文化小广场建设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推动更多文化小广场建设的顺利进行。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