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城市:来自风的呼唤
我一直以为《呼伦贝尔大草原》这样的曲目是年纪稍大的人在年会的时候的压轴节目,后来我发现这样的曲风在大草原的环境下一点都不突兀,直到我每天坐在车子上听着这个旋律醒来,睁开眼便是茫茫大草原一望无际的时候,才体会到这首歌的大气磅礴,旋律也一下子变得可爱起来。
深秋确实不是去大草原的好时机,那会儿各处飞去海拉尔的航班都是坐不满的,火车票也不难买,想起六年前四处托人找火车票的光景,便知这个时候草原人家都开始忙着储藏大白菜过冬,家家户户都做好了迎接漫长严冬的准备。在海拉尔的菜市场里,骡子拉着整车的南瓜马铃薯大白菜,占据了整条马路的空隙,而对这个地方最深刻的关于深秋的记忆,是在海拉尔酒店附近一家逼仄的影院里,看了漫长的三个小时的《黄金时代》,印象中整部电影都是寒冷的,而电影散场之后寂静的无人的街上,风吹过颈项,裹紧大衣去吃羊肉串,竟然也有一种背井离乡的悲壮。
跟我们同行的小刘和老李是土生土长的呼伦贝尔小伙子,但是个子长得跟南方人差不多,看不出来他们是吃羊肉喝奶茶长大的孩子,在草原长大的人普遍性格淳朴,没有大城市里的浮躁,虽然我们在小刘女朋友眼里看出来小女孩的娇气和任性,但跟真正的拜金浮华是不一样的,那还是带着朴实的撒娇,是能让人心里感觉自在的,而在呼伦湖上一盘五百元的白鱼却是矫情得让人心里不痛快。
满洲里的印象也已经不如往年,街道还是当年的街道,规划地非常整齐,楼房都是金碧辉煌的。老李说,满洲里都是从俄罗斯过来坐生意的人,街道上的商店,要么就是俄罗斯人开的,要么就是开了专门做俄罗斯人生意的,要辨别自己人,就要看商店的牌子,是不是汉语标识得比俄语更大,于是我们在大街上转悠了许久,想要买一件厚实一点的外套,最后发现这里所有的商店招牌,都是俄文占据大头,边境城市,不一样的购物体验。
满洲里是俄罗斯和中国的交通要塞,每天这里都有国际列车通过两国国门,我国的国门威武雄伟几经重修已经经历了好几代,屹立在国界上。听见汽笛声阵阵传来,站在楼上看着列车驶过弯曲的铁道,时间仿佛回到了小时候读苏联小说的影像里,好像那裹紧军大衣从远处迎风走来的高大的身影,是为了奔赴一场伟大的革命而去的。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