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面果
到阳春,在车站码头或地滩上都可见到一种状似山华梨的果子。这就是吃起来酸甜兼备的阳春特产--仁面果。
仁面树是一种载种极易而结果甚难的果树,果苗种下不浇水不施肥即可长大。可十棵树有一颗挂果已是 难得。而且从种树到挂果须时数十年,但挂过果之后的树即年年可有收成。阳春地方传说,仁面果需由小孩载种,而果树须等种树人死去吸收了载种人的灵气方可结果。当然传说不足可信。但一个人小时种下一棵仁面树一直到死都吃不上自己种的果子那是极有可能的。
仁面树因为高大结果甚丰,果子极酸,外形与小梨子差不多。未成熟的青果牙口好的人吃上几个就会觉得酸不拉叽,吃起饭来牙都会没办法嚼饭。仁面果酸的东西了,连树叶都是酸的(仁面树嫩叶可吃)。可成熟的果子却是甜的。因为熟果肉是软的,不能腌制保存。所以市场上卖的都是用糖精腌制过的青果。糖精令腌过的果子酸度降低,所以吃起来酸甜兼备,极酸所以会引起胃酸过多而导致胃疼。所以胃寒病人最好少吃或不吃。
“双肩玉荷包”荔枝是阳东县塘坪镇北甘村种植历史悠久的地方优良品种。据考证尚存的母树树龄达700多年,目前该品种在阳江市种植面积已达48万亩。
二、该品种具有如下特征和特性:
1、 果肉厚,晶莹透明,肉脆、味清甜、糖酸比例合适、口感好。品质显著比怀枝、黑叶好。
2、 果大,可食率高,外果皮较厚,裂果少,耐储运。
3、种性稳定,迟熟,适应性强,既耐旱又耐湿,大小年现象不明显。
4、具丰产稳产性能,幼年树、中龄树、老龄树都能获得丰产。
“双肩玉荷包”是广东省一个迟熟的优良品种,适合阳江及周边地区种植。建议加强对“双肩玉荷包”荔枝的规范化、标准化栽培技术管理,同时开拓市场,搞好服务,扩大种植规模,以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阳江市阳东县双肩玉荷包荔枝已有近千年栽培历史,据考证,甘北村还有约720年树龄的老树一棵。
双肩玉荷包果大,单果重25-34克,可食率73.7%;果形圆正,国色鲜红间少泽绿或蜡黄,果实双肩隆起;外果皮厚,少裂果,耐贮运;果肉厚、坚实、晶莹透明、肉脆、味清甜,糖酸度合适,口感好,品质上乘。
阳东双肩玉荷包荔枝于2001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被认定为名牌产品,于2007年第5届中国(海口)荔枝龙眼交流订货会上评为“中国十大荔枝品种”。
阳春市马水镇的马水、石下、岗水三个地方都出产“马水桔”。其色水好,皮薄、化渣、少核、清甜芳香,利水去湿,清热润肺,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成为广东四大名桔之一,名扬港澳市场
马水桔质地优良,主要在于地方的特殊。三处产地,都是漠阳江畔的积层,半沙泥土层深至几米,土质粒细、松软,肥沃。加上独特的培植方法,就产出了名扬海内外的“马水桔”。1949年以前,马水桔是私人种植,面积不大。解放后,政府把发展马水桔摆在重要位置上,成立三个桔场,专人种植。如今,面积近千亩,每年产桔达三十万多斤以上
马水桔是一种高产桔,不但果实饱满,七八个就有一斤,而且结果甚密,一棵桔苗下种后四年即可结果,六年以上的桔树,一年可收果实二、三百斤,最多收四、五百斤,连收二十年以上。每到桔果成熟季节,但见满园的桔树,从地面到树顶,全是金黄色的果子,似一座座小金山。芳香浓郁的桔味、溢于四野,使人难于忍口.
马水桔共有两个品种,一个品种叫“十月桔”,在农历十月下旬成熟;一个品种是“年桔”,在农历十二月二十日前后成熟。每到年桔上市,正是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买回十斤八斤,一是饭后品尝;二是用来拜年。用碟盛着七、八个桔子,供在正厅台上,示意“新年大吉”;阳春人在春节期间迎来送往的礼物中,也少不了马水桔,意思是互相祝愿“大吉利是”,“如意吉祥”.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