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丽媛,高贵大气的“牡丹仙子”

家乡区县: 东莞市

彭丽媛头上有许多光环——她是中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中国当代民族声乐代表人,中国第一位民族声乐硕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最年轻的文职将军,也是深受军内外观众喜爱的著名军旅歌唱家。她还是第八届、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音乐学院客座教授、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兼职教授等等。
彭丽媛多次担纲重大晚会的压轴演出,她的歌声也成为中国歌坛的一座高峰。因其端庄、高贵、大气的舞台形象,从“牡丹之乡”——山东菏泽走出的她,常常被誉为“牡丹仙子”。某周刊在其评选的“中国魅力50人”中这样评价她:“在内地演艺界,很难找出另一个人比彭丽媛更适合代言中国妹子的形象。面如满月、明眸皓齿、性情直爽、质朴友善,唱的还是民歌,既符合官方艺术价值观,又迎合民间的审美旨趣,她的魅力横跨庙堂和江湖。”
彭丽媛出生在山东郓城。她出生时,父亲是县文化馆的馆长——有文化、能创作。母亲是县剧团的主要演员。彭丽媛从小就常跟着父母看文艺演出,耳濡目染,深受熏陶。14岁那年,她报考了山东艺术学校。1981年初,彭丽媛到广州参加“羊城花会”演出,在下榻的宾馆遇到了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音乐学院院长李凌。这一次的偶然碰面,使彭丽媛有机会得以在国家高等学府进行为期两年的学习深造。
彭丽媛18岁参军成为一名文艺战士,她的足迹遍及边陲海防前线,营房哨所到处都回荡着她的歌声,她是解放军官兵心中的一颗明星。1982年,她参加中央电视台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的演出,演唱了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和《我爱你,塞北的雪》,因此赢得大半个中国的观众。
1984年,彭丽媛调入总政歌舞团。这时她有着双重的身份——学员兼演员。她在学习和演出中奔波劳碌,尽管当时她已经声名鹊起,但总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刻苦攻读,扎实地练声、练基本功。同事常拉她去参加个聚会什么的,她都不愿意去。日子久了,他们就发现根本叫不动她。可她也有主动找“事”的时候。她身边有位老职工,生活拮据,每天都是馒头就咸菜,有时甚至拿馒头蘸酱油吃。彭丽媛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因此,团里发东西,她常常是刚领到手的鱼、肉转身就送给了那位老师傅。有一年大年三十,平日繁忙的彭丽媛在家包了饺子,也没有忘记这位老师傅,年夜还给他端去了一大碗……彭丽媛在生活中做人的准则是:与人为善,用平和的心态对待世上的万事万物。
彭丽媛在音乐学院学习期间,家里并不富裕。她每月有52元薪水,要拿出40元资助家里。在学院的几年里,正在长身体的彭丽媛一日三餐只吃5分钱的菜,久而久之,食堂的大师傅们都看不下去,头顶桂冠的彭丽媛,竟俭朴到如此地步。

水哥(2014-12-1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