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人生

家乡区县: 重庆南岸区

这是一个二战纳粹屠杀犹太人的故事,对于犹太人的印象就是聪明,犹太人总是作为聪明人出现在我儿时的小故事中,犹太人信仰犹太教,而且是狂热的,他们的顽强的散布于世界各个角落,他们坚信只有自己才是上帝的“选民”,在西方文化中,自古存在着一种排犹的情绪,犹太人被说成是:出卖耶稣的人、投机商人、不洁的人。加之德意志为缓解国内的阶级矛盾,刺激了垄断资产阶级对外扩张的野心和一些希特勒个人的因素,造成了这历史悲剧。对于历史的反思是永恒的题材。《美丽人生》是讲诉了二战期间,心地善良憨厚而且生性乐观的犹太青年基度兹在小镇上年轻美丽的多拉收获爱情并得到可爱的儿子舒祖华,开起了梦寐的书店,但好日子并不长纳粹分子抓走了基度兹的叔叔、基度兹和儿子舒祖华,强行把他们送往犹太人集中营。多拉也执意到集中营中陪伴丈夫和儿子,基度兹为了不让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战争的摧残,用美丽的谎言让舒祖华相信这只是一个游戏。最后基度兹为了救妻子被纳粹分子发现遇害,儿子最终“赢得比赛”,与母亲团聚。
拍摄手法:
一反传统战争反思题材的沉重压抑的风格,《美丽人生》以喜剧的手法来处理悲剧题材,但是在真实的历史面前,不可能有这样的轻松与浪漫!二战屠杀犹太人是一个沉重而被写烂的题材,罗伯托,贝尼尼融入了爱情、亲情等容易触动人心的元素,运用喜剧来加重悲剧,悲剧是将美好的东西毁灭掉给人看,这就是为什么前半部分用极度欢快、浪漫的方式来描写,人们能接受大喜,能接受大悲,但矛盾更能刺激我们的感知,引起深思,也就是我们更喜欢 “笑着哭最痛”的感觉。可能是性格以及文化差异,最开始我并不怎么喜欢这么浮夸的意大利式幽默,和很快就被特殊的表现形式所感染。其实很容易发现,影片中的很多情节被夸大、戏剧化了,它被赋予了童话的色彩,却没有失真,这就是电影之所以作为艺术的原因之一吧。
整个故事节奏把握得很好没有什么浪费没用的镜头,在基度兹讲多拉从订婚中解救出来后,来到了基度兹叔叔的房子,多拉因为好奇走进了花房,基度兹跟随,然后镜头停止不动5秒后,舒祖华拉着小坦克从花房中出来,短短的5秒时间带过了几年的生活,但能看出这几年他们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并有了自己的孩子,详略有当,也留给观众想象的空间。
这个故事层层铺垫每一个晓得细节都在后文得以交代,如“马莉,钥匙。”、基度兹喜爱黑色的帽子、爱解谜的医生……视情节变得更加有趣,戏剧化,同时表现了基度兹的聪明,幽默……还有孩子不愿意洗澡的那一幕,及表现了孩子的可爱,家庭的温馨,也为后来因为不喜欢洗澡避开了毒气室,逃过一劫埋下铺垫,让观众捏了一把汗。其中还有很大的伏笔,一是基度兹假扮视觉官讲解种族宣言,他说道我们的种族是优秀的,他隐瞒自己犹太人的身份,说:“我是纯正的日耳曼人……”暗示了当时社会中暗涌的法西斯情绪。基度兹叔叔家受到野蛮人的袭击,他的马被涂上“小心、犹太马!”,一些橱窗上写着“犹太人和狗,不得入内!”暗示着局势混乱,犹太人受到歧视,使影片在大的文化社会背景之下进行。整个电影中还蕴含着很多的“心机”,如医生的谜,最开始我以为只是刻画出这样一个鲜明的形象,但又隐约谜中有话,这就是一部影片的成功之处,站在比观众更高的位置,用特有的镜头语言表达,让人是懂非懂,懂后恍然大悟,然后嘲笑自己的愚蠢又深深被其征服。

人物:
基度兹:与犹太人给人的印象大致相符,聪明,最开始我并不能接受基度兹的话痨癫狂式略显浮夸的表演,可最终被他的机智勇敢,可爱,浪漫所征服。聪明的人总会散发着超越愚笨的人的魅力,他善于解谜,总能灵机一动化解危险。他幽默,让生活脱离单调乏味,他还懂得浪漫,没有女人会受得了:“你想象不到,我多渴望和你做爱……”。也没有人能受得了如此爱妻子、爱孩子,能付出生命拯救妻子,极力保护孩子的心灵的父亲。一个看似神经质的人却有着人间最真挚纯洁的感情,个人形象鲜明,魅力无法阻挡。
多拉:是一位温柔、优雅的女神,她美丽中透着淡淡的忧伤,她对受人摆布感到厌恶,她向往着自由,这也就是他会被神经质、幽默风趣、浪漫的基度兹所吸引的原因,一些让周围人感到莫名其妙的行为却让她感到兴奋,如果有机会逃离,她随时都做好了准备。同时她是一个内心平静并且极其强大的妻子,她会义无反顾的选择陪丈夫和孩子搭上开往死亡的列车,在集中营的日子中多拉只有一句台词,但她得知孩子和老人会被送进毒气室时望向窗外眼中透露出的恐惧与担心,在收拾死人的衣服时的小心翼翼,在平静的外表下蕴含着复杂的感情表现的很到位。
舒祖华:明亮的眸子与战争的恐怖形成对比,承载着在灾难中人们寄予的希望,是受极力呵护的纯洁心灵, 在他的眼中没有战争留下的阴霾,只有一场胜利的游戏。这也是导演想传达出来的积极的情绪。

视听:
影片最开始整个个基调是明亮的,音乐也是欢快的,一直有两首清淡优雅的抒情,诙谐逗趣的小曲贯穿始终,《美丽人生》《早安公主》不管是被抓之前的轻松快乐的生活,如每次见到“公主”兴中的喜悦,一家三口轻松快乐的场景,发生有趣的事情都会响起欢快的音乐。然而在被抓以后虽然整体基调转向阴森,恐怖,紧张,但是在其中仍然穿插着轻快的音乐,使在集中营的生活不至于极度压抑,也说明在集中营中基度兹不希望孩子有阴影,极力保护孩子纯真快乐的心灵,希望他有正面阳光的性格,但即使这样,音乐越是想要传达出欢快的感觉,极力压制负面的情绪,却越是让人难受、心酸。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音乐,应该是奥分巴赫的歌剧《霍夫曼的故事》,奥芬巴赫是出生在犹太家庭,总觉得这是导演精心选用的歌曲,并不是单单看中了它的抒情效果,这首音乐在之后基度在集中营中用留声机在此放起此歌剧,隔空传达对妻子的思念与爱,多拉跟随者音乐望向窗外,虽然多拉不一定正真听见了,眼中泛起了泪光。当音乐重复出现,更加煽情。
在整个画面的处理上,前半段的画面是以暖色调为主的,阳光柔和,色彩鲜艳,突出了基度兹外向、开朗的性格和被抓之前的幸福生活。到了后半段,主要以冷色调为主,阴森灰暗,夜晚还有弥漫的雾,雾给人传达出模糊,阴凉,看不见远方,看不见希望的感觉,带来未知的恐惧感。整个影片中没有用赤裸裸血腥的场面来直接表现纳粹的暴力、残忍,最直接的一个镜头就是晚宴之后基度抱着舒祖华迷失在浓雾中,说了那段台词:“我们只是在做梦,明天妈妈会摇醒我们……如果我还有力气的话。”在之后看见了万人坑堆积的尸骨,死亡的气息弥漫在雾中,寓意着绝望与死亡。夜晚结束,浓雾消失,阳光再现,特别是驾着坦克出现在舒祖华面前的美国士兵脸上的光有很强烈的主观感情,寓意着胜利。

廖欣玥(2014-12-1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