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蒙古王爷 奇忠义(三)

家乡区县: 内蒙古伊金霍洛旗

三、初涉政坛
1940年春,根据仕官们的建议,图亲王安排13岁的奇忠义当了1个学期的小教员。
次年,因其父身体不佳,又让奇忠义暂替其父的承启工作。仕官们向祖父的请示和祖父对仕官的指示,都由奇忠义负责传递。在遇到重大问题,图亲王召集仕官开会研究时,奇忠义也可旁听。这样,初涉政坛的奇忠义在政治、道义、礼仪等方面都取得了人生的最初的经验。
同时,在与国民党驻蒙旗军政人员的接触中,也开阔了眼界,初步了解了外部世界的变化。
1941年春,奇忠义随其父巴图吉雅赴陕坝谒见傅作义将军,第一次走出蒙旗,见识了外面的世界。
1943年,奇忠义到保安团当了3个月的兵,与普通士兵同吃、同住、同训练。这使奇忠义不仅身体得到了锻炼,独立生活能力得到了提高,在思想感情上也与普通士兵有了直接的交流,并亲身体验了平民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状况。从连队回到王府,父亲对奇忠义说:“这是最后一次对你的锻炼和考验。从此,你就要独立生活了,你可以自己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但是我希望不管在任何时代,你都能够继承先祖们为国为民的好传统,做一个有作为的人。”
辛亥革命之后,推翻了满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永远结束了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但是,在满清王朝形成的蒙旗制度暨蒙古王公统治,都仍然保留着清朝的体制,这与时代的发展显然是矛盾的。同时,不少蒙古王公已经大权旁落。握有实权的仕官拥兵自重,形成了对王公特权的严重威胁。
早熟的奇忠义感到,王族成员虽有虚名,但是缺少社会影响。只有具有社会地位,才有政治地位,才有讲话的权利。因此,他通过旗里交好的仕官与国民党驻旗官员商议,并经祖父同意,在1943年秋担任了旗保安司令部军需处长。
王府的嫡长子担任平民官是不合祖制的,被认为有辱身份。也有的实权人物怕奇忠义出仕影响他们的既得利益,极力阻挠。但是奇忠义的祖父图亲王是位既正统又开明的老人,他看出了长孙的报负,支持了奇忠义的选择。

康雪东(2014-12-1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