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的气候特点

家乡区县: 汕尾市城区

气候宜人.海洋性气候明显,光照充足,雨热同期,雨量充沛;水资源丰富,溪流众多,螺河和黄江是全市两大河流。汕尾市海岸资源丰富,海岸线长达455.02km,占全省岸线长度11.06%;辖内海域有93个岛屿、12个港口和3个海湖,全市沿海200m等深线内属本市所辖,海洋国土面积2.38万km²,占全省海洋国土面积的14%。辖区内地形内陆以山地、丘陵为主,沿海多平原、丘陵。全市最高峰为位于海丰县西北部的莲花山,海拔1337.3米。

自然资源丰富,自古有“南海物丰”之说;水产资源极为丰富,分为海洋、淡水、和海淡水三大类。沿海多优良港湾。汕尾港是天然深水良港,是全国沿海开放第一类口岸,正在规划建设的汕尾新港可建成8-10个10万吨级以上泊位,发展临港工业、物流产业的资源十分优越。汕尾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旅游资源开发前景广阔,著名的旅游风景区有碣石玄武山旅游区(国家AAAA级景区)、凤山妈祖旅游区、遮浪海滨旅游区等。

汕尾市位于广东省东南沿海,在北纬20.27—23.28度和东经114.54—116.13度之间。东邻揭阳市,同惠来县交界;西连惠州市,与惠东县接壤;北接河源市,和紫金县相连;南濒南海,与香港隔海相望。陆域界线南北最宽处90km,东西最宽处132km,总面积5271km2,(不含东沙群岛1.8km2)占全省总面积2.93%。大陆岸线长302km,占全省岸线索长度9%;辖内海域有93个岛屿、10个 港口和3个海湖。汕尾市沿海200m等深线内属全市所辖海洋国土面积 2.3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海洋国土的14%。汕尾地貌区域为华夏陆台多轮回造山区,地质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频繁。侏罗纪燕山期造山运动基本奠定了本地区现代地貌的轮廓。在地球史上距今最近的是“喜马拉雅山运动”,使汕尾地区表现为断裂隆起和平共处塌陷,产生了侵蚀剥削和堆积,北部上升,南部下降。以后的新构造运动继续抬高,使花岗岩逐步暴露地表,形成广阔的花岗岩山地,丘陵及台地。

蒋晓东(2014-12-1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