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全览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北部边疆,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呈狭长形,东西直线距离2400公里,南北跨度1700公里,横跨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区。土地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2.3%,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名列第三位。东南西与8省区毗邻,北与蒙古国、俄罗斯接壤,国境线长4200公里,自治区的首府为呼和浩特市。
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
地貌:全区基本上是一个高原型的地貌区,大部分地区海拔1000米以上。内蒙古高原是中国四大高原中的第二大高原。除了高原以外,还有山地、丘陵、平原、沙漠、河流、湖泊。
气候:全区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形成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的复杂多样的气候。春季气温骤升,多大风天气;夏季短促温热,降水集中;秋季气温剧降,秋霜冻往往过早来临;冬季漫长严寒,多寒潮天气。全年降水量在100-500毫米之间,无霜期在80-150天之间,年日照量普遍在2700小时以上。大兴安岭和阴山山脉是全区气候差异的重要自然分界线,大兴安岭以东和阴山以北地区的气温和降雨量明显低于大兴安岭以西和阴山以南地区。
自然资源
野生动植物:内蒙古自治区分布有各类野生高等植物2781种,植被组成主要有乔木、灌木、半灌木植物、草本植物等基本类群,其中草本植物分布面积最广。按类别分,种子植物2208种,蕨类植物62种,苔藓类植物511种。全区野生脊椎动物众多,总计712种。主要有圆口纲1种、鱼纲100种、哺乳纲138种、鸟纲436种、爬行纲28种、两栖纲9种。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动物116种,一级保护动物26种,二级保护动物90种。全区有中国和日本两国政府保护候鸟及栖息环境协定中规定的保护候鸟128种,有中国和澳大利亚两国政府保护候鸟及栖息环境协定中规定的保护候鸟45种,有《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物种脊椎动物99种。
水资源:内蒙古大小河流千余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07条,主要河流有黄河、额尔古纳河、嫩江和西辽河四大水系。大小湖泊星罗棋布,较大的湖泊有295个,面积在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达赉湖、达里诺尔和乌梁素海。内蒙古水资源总量为545.9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406.6亿立方米,占总量的74.5%;地下水139.35亿立方米,占总量的25.5%。
森林草原资源:据2013年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全区林地面积6.6亿亩,森林面积3.73亿亩,宜林地面积2.05亿亩,均居全国第一位;人工造林保存面积9731.55万亩,居全国第二位;天然林面积3.07亿亩,居全国第一位;森林覆盖率21.03%。全区活立木总蓄积量14.84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五位。据2010年第二次内蒙古自治区湿地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全区有河流、湖泊、沼泽、人工湿地4大类,面积9016万亩,占全国湿地面积的11.2%,占全区土地面积的5.08%,湿地面积居全国第三位。
矿产资源: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发现新矿物最多的省区。自1958年以来,中国获得国际上承认的新矿物有50余种,其中10种发现于内蒙古,包括钡铁钛石、包头矿、黄河矿、索伦石、汞铅矿、兴安石、大青山矿、锡林郭勒矿、二连石、白云鄂博矿。包头白云鄂博矿山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山。截止到2012年底,在全国已发现的172种矿产资源中内蒙古就有143种,其中查明资源储量的有91种。资源储量居全国之首的有16种、居全国前3位的有31种、居全国前10位的有77种。稀土查明资源储量居世界首位;全区煤炭累计勘查估算资源总量8089.19亿吨,其中查明的资源储量为3815.63亿吨,预测的资源量为4273.56亿吨,居全国第1位。查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7543.05亿立方米,探明石油地质储量62056.65万吨,全区金矿保有资源储量Au479.72吨,Ag3.48万吨;铜、铅、锌3种有色金属保有资源储量4166.92万吨。(2013年数据于2014年年底统计后出)
旅游资源:
内蒙古旅游资源丰富,概括起来有十大景观,即草原、森林、沙漠、河流、湖泊、温泉、冰雪、边境线、民族风情、历史古迹。其中不乏世界级精品,如成吉思汗陵、昭君墓、古长城、阴山古刹五当召、五塔寺、贝子庙等。呼伦贝尔草原是中国最美的天然草原,克什克腾旗世界地质公园、阿尔山火山遗址地质公园等景观独特,科学价值高。截至2013年底,内蒙古自治区共有一定规模的旅游区(点)600多处,以重点旅游区(点)和旅游城市为支点,形成了四条精品旅游线路。全区共有注册旅行社879家,星级饭店322家,A级旅游景区284个,工农业旅游示范区(点)18个,农家游、牧户游星级接待户245家。此外,内蒙古旅游那达慕、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额济纳金秋胡杨节、满洲里中俄蒙三国旅游节等一批高品位的旅游节庆活动已成为内蒙古旅游名牌产品。
环境保护:
截至2013年底,内蒙古自治区确定自然保护区183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7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60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368.50万公顷,占全区国土面积的11.60%,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414.8万公顷。受自然条件制约,内蒙古生态环境较为恶劣,近年来内蒙古坚持生态保护和建设,取得了“整体恶化趋势趋缓,局部地区明显改善”的良好效果。截至2013年底,全区拥有各级环境监测站105个。全区监测的16个城市中,13个城市空气质量为二级良好,2个城市空气质量为三级轻污染,空气质量良好城市比2012年增加一个。呼和浩特市按新空气质量标准执行,2013年综合评价不达标,全年达标天数比例56.2%。
人口状况:
内蒙古自治区由蒙古、汉、满、回、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朝鲜等49个民族组成。截至2013年底,全区总人口为2497.61万人,比上年增加7.7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466.35万人,比重为58.71%,乡村人口1031.26万人,比重为41.29%,自增率3.36‰,比上年减少0.29个千分点。2013年,全区共出生人口22.39万,出生率8.98‰,死亡人口14.01万,死亡率5.62‰。
科教状况:
2013年末,内蒙古自治区共有普通高等学校49所,全年招收学生11.92万人,年末在校学生39.9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在校学生10.73万人。全年招收研究生5886人,年末在校研究生16897人,其中少数民族在校研究生5032人。全区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64所,全年招收学生8.4万人,年末在校学生24.54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在校学生3.95万人。全区有普通高中277所,全年招收学生16.42万人,年末在校学生49.4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3.32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6.57%。
全年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328项,其中,基础理论成果58项,应用技术成果269项,软科学成果1项。全年专利申请6338项,授权专利3836项,分别增长33.9%和24.1%。年内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数2807个。合同成交金额158.93亿元,其中区内成交技术金额39.11亿元,向区外输出技术成交金额0.59亿元,吸纳技术成果金额119.23亿元。
经 济
国内生产总值(GDP):
初步核算,2013年全年内蒙古自治区实现生产总值16832.3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99.41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9084.19亿元,增长10.7%;第三产业增加值6148.78亿元,增长7.1%。全区生产总值中一、二、三次产业比例为9.5:54.0:36.5。2013年,内蒙古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7498元,比上年增长8.7%,按年均汇率计算折合为10900美元。
财政状况:
初步统计,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719.5亿元,比2012年增加166.8亿元,增长10.7%。加上上划中央税收,地方财政总收入2658.4亿元,比2012年增加161.1亿元,增长6.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1213.8亿元,增长8.4%,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重为70.6%;非税收入505.7亿元,增长16.8%,占29.4%。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682.1亿元,比2012年增加256.2亿元,增长7.5%。政府性基金收入646.7亿元,比2012年减少52.4亿元,下降7.5%,政府性基金支出606.8亿元,比2012年减少56.3亿元,下降8.5%。
居民收入:
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497元,比上年增加2347元,增长10.1%。从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为18378元,增长10.1%;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4988元,增长10.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9249元,增长8.7%。全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8596元,比上年增加985元,增长12.9%。从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1695元,增长11.2%;家庭经营性收入5348元,增长14.1%;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1182元,增长10%。农牧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268元,增长13.9%。根据实施的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2013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93元,比上年增长10.7%。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1.7%,农村牧区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5.6%。
文化 卫生 体育:
2013年末全区有艺术事业机构140个,从业人员6430人;艺术表演团体107个,其中乌兰牧骑74个。现拥有文化馆103座,公共图书馆114 座,博物馆67座,档案馆146座,已开放各类档案238万卷。年末全区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8.3%,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7.6%。年末全区有线电视用户317.95万户。全年生产故事影片5部,蒙语译制片85部。自治区和盟市两级全年出版报纸27033万份,其中蒙文版1344万份;出版各类期刊 2939万册,其中蒙文版438万册;出版图书5849万册,其中蒙文版1177万册。
2013年,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3264个,其中医院566个,农村牧区卫生院133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19个,妇幼卫生机构116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53个。年末全区医疗卫生机构拥有病床12.01万张,增长8.3%,其中,医院拥有病床9.16万张,乡镇卫生院拥有病床1.79万张,妇幼卫生机构拥有病床0.33万张。年末全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4.82万人,比上年末增长5.9%,其中医院拥有8.91万人,乡镇卫生院拥有1.76万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拥有0.47万人,妇幼卫生机构拥有0.52万人。职业医师、助理医师6.20万人,注册护士5.24万人,分别增长4.01%和12%。农村牧区卫生事业不断增强,拥有村卫生室1.4万个,拥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95万人。
年末全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577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926个。全区各类社会福利院床位7.27万张,各类福利院收养人数5.53 万人。全年共有203.7万人得到国家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全年筹集社会福利资金12.22亿元,销售社会福利彩票39.57亿元,分别增长39.9%和 40.8%。接受社会捐赠2820.25万元,其中自治区本级直接接受社会捐赠698.84万元,各盟市直接接受社会捐赠1401.41万元,间接接受社会捐赠720万元。
年内全区体育健儿在国内外重大竞赛中获奖牌115枚。其中,国外获奖牌3枚,国内获奖牌112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
”支持吧!
已获得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