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杂谈

家乡区县: 湛江市雷州市

雷州市是粤西番薯主要生产地区。

雷州地区的番薯种植从何时开始,未晓。但至少有400余年的历史。据记载清代中期本地区已经广泛种植,品种达数种。嘉庆十七年的《海康县志》是这样记述的:薯有多种,“唯番薯有红皮、白皮、黄皮数种,可以酿酒,可以代粮,种者甚多,随种随收,约四阅月(即四个月,笔者注)而一熟。”嘉庆以前是怎样的情形呢?万历《雷州府志•土产》有这么一个记载:“土瓜,野有,类何首乌。”雷州土产“曰薯,徐闻多。”。不过,这里记载的“土瓜”、“薯”指的不是当代意义的番薯,而是地方的一种土种甘薯。而番薯是舶来品。

雷州半岛的甘薯,种植历史悠久。东汉杨孚的《南州异物志》里已有记载:“甘薯似芋,亦有巨魁,剥去皮,肌肉正白如脂肪,南人专食以当米谷。”从其描述的形态看,这种甘薯应是柴头薯(雷州土话)。又,晋代嵇含的《南方草木状》里也说:“甘薯,盖薯蓣之类,或曰芋之类,根叶亦如芋,实如拳,有大如瓯者。皮紫而肉白,蒸鬻食之,味如薯蓣,性不甚冷。旧珠崖之地,海中之人,皆不业耕稼,惟掘地种甘,秋熟收之,蒸晒切如米粒,仓贮之,以充粮糗,是名粮。”这段描述更加充分说明甘薯指的是柴头薯。因为它具有柴头薯所具有的特征:如根叶象芋头,实如拳,大如瓯,皮紫而肉白,味如薯蓣等。因此,古人所说的甘薯,并不是现代意义上所说的番薯,也不是指木薯,应是柴头薯。

又据明、清两代的有关记载,也印证此说。如明徐光启《农政全书·甘薯疏》对番薯的介绍是这样的:“闽、广薯有二种,一名山薯,彼中固有之,一名番薯,有人自海外得此种。”这里所说的山薯是传统所说的甘薯(柴头薯),为中国土产。而番薯,才是今日所食之番薯。它“来自外洋,依明、清人所纪(记),有根有据。”说明番薯的出现在明代,是从海外传来的符合历史事实。

番薯来自外洋又有二说:一说它为广东电白人林怀兰自交趾带入;另一说它是福建人陈经纶自吕宋带入,两者时间约在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1594)。或许,为两人同时传入也未定。据此,雷州半岛的番薯种植时间应为林怀兰自交趾带入不久。

cctv(2014-12-1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