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宜年例

家乡区县: 广东省信宜市

  年例是广东省粤西地区一个独特的汉族传统民俗节日,所谓年例,即是年年有例!在汉族众多传统节日中,春节可算是最为热闹的。然而在粤西岭南一带,有一个比春节还要重要的节日,那就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习俗——年例。在这一天村子就是饭桶的天堂,其热闹程度从交通状况就可见一斑——专门交警到场指挥,下午5、6点高峰交通近乎瘫痪。年例融民间艺术、宗教信仰、文化娱乐为一体的汉族传统民俗盛会,倾注着汉族劳动人民的朴素情感并以其独特的艺术思维浓厚的生活气息,也表达了汉族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祈求。
年例期是粤西地区经济发展的一大动力。年例宴客最少都摆三五围酒席,期间肉菜水果市场物价明显上涨;为了最好地迎接年例,村民修路造桥,进行各种基础设施建设,自家屋子添置各种家具电器,进行各种装修;请来歌舞艺术团助兴等,很好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年例”的另一种含义是指古代大户人家“每年按例发放给子女或仆人们的银子”。如《红楼梦》第49回:凤姐打发了平儿来回复不能来,为发放年例正忙。

  作为一种盛大的汉族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年例也可以叫年宵,但是和年宵又不同。湛江吴川及邻近的茂名电白县、化州、信宜、高州、茂南、茂港、阳春一带的农村每年都会举办年例,各地举办地年例的时间各不相同,集中在过完春节的农历正月、二月份,其余一些“翻秋”年例(在秋收后的一个月举行,大都是在农历三月至十一月)则每个月都有,年例节一般一个村庄为同一天,少数两天。也有附近数条村庄的年例节都是在同一日的。农村年例大多以土地庙为中心,周围几个村子一起举行。有些地方一年中还会举办两次年例(一次为大年例,就是客人来得最多的。另一次就是小年例,客人来得比较少。
所谓年例,是粤西本地居民的贺岁方式,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原始家长制时代(唐朝前),粤西土著人并没有过年的习惯,而是选谷熟的时候为腊,以腊月腊日作为庆祝丰收、祈祷来年风调雨顺的祭祀日子,宋代《太平寰宇记》卷之百六十三窦州(今信宜市)风俗:“谷熟时里閈同取,戌日为腊,男女盛服,推髻徒跣,聚会作歌。” 这是粤西年例盛况的最早描述。 年例是鉴江流域的土地上,盛行着一种新春祭祀、庆贺方式,可解释为:溯古例今,以此例比,照成规进行的“贺年例会”。
清朝晚期,在粤西多个县志对这活动作为风俗给予记载,说明这种贺年例会受到官府重视,并形成一定的规模。

  年例是粤西岭南这一带独特的节日,它不比春节、中秋等全国性的节日范围之广,但它们又有相似之处,都是传统的习俗。就像傣族的泼水节,年例是当地独有的,具有浓厚的汉族民俗风情和乡土气息。至于庆祝的形式,也表现出了乡村人的淳朴、厚道、热情、乐观的精神状态。许多办年例的人认为办好了年例就能够保证今后的一年风调雨顺,虽然不科学,但作为一种精神寄托,不知支撑了多少在困境中挣扎的人。年例的独特性也增强了当地人的一种乡土优越感,拥有着独一无二的节日,无疑是值得自豪的。
  粤西的“年例”节,以独具地方特色和传统的“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内外人士,一些民俗专家和学者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粤西地区依山傍海,旅游资源丰富,再加上特有的“年例”风俗节日,其融入文化内涵的特色旅游将有广阔的前景。

丿木丶(2014-12-1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