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有着独特的黄河口文化,东营的文化渊源可追溯到人类的史前时代。大量出土文物表明,这里至少有5700多年的历史。丰厚的文化积淀,使这里地灵人杰。东营境内南部和西部地区多为古村古镇,东北部沿海地区移民较多。过去,境内居民主要从事农、牧、渔、盐业生产,勤劳俭朴,淳厚善良,思想观念受齐鲁文化的影响,民间习俗亦具有齐鲁文化特征。黄河口附近的利津县和垦利县,在近现代经历过几次官方安排和民间自发的移民,在这里可以看到移民使民俗文化互相融汇的现象。垦利本为利津析地设置,其土地几乎全部为黄河在近百年携来泥沙淤积而成,利津的垦荒者称这里为“大洼”,垦荒之后称为“垦洼”,地方在今垦利县城左右,风俗与利津相同;县城东北一带,垦荒者多来自寿光与广饶,而以寿光为多,风俗近似寿光;近黄河口处,1935年由官方安排从东平、梁山、平阴、阳谷等地迁来水灾后的灾民,他们基本保存着鲁西南的风俗。60年代开发胜利油田,数万工人携家带口来到黄河口,油田职工来自五湖四海,各有不同的习俗,各地风俗互受影响,但入乡随俗者居多,基本上保持了当地的风俗人情。石油工人以四川籍、陕西籍、东北的工人最为集中,于是,东营又成了四川、陕西、东北风俗与当地风俗并存的地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