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锡玙——介休清朝四大文人

家乡区县: 山西省介休市

梁锡玙(1697—1774),字鲁望,号解轩,介休南靳屯人,清清乾隆年间著名经学家、教育家。一生安贫东道,潜心读书,从容治学,勤于文章政事。著作有《易经揆一》、《春秋广义》、《易经补义》等。 雍正二年,考中举人后,攻读经学,纂成《易经揆一》一书,得到乾隆皇帝赏识,任命为国子监司业,入值上书房教授皇子书,入翰林院为侍讲等。乾隆三十二年(1767)任国子监祭酒(过学主管官)。他整饰了六馆课程,专心研教,培养了不少经学人才,使当时的治学风气,大为改观。著作还有《御纂春秋直解》、《易经伏义》、《春秋广义》、《义经补义》等书。梁锡玙是一位博学多才,精于治学的教育家,他了给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教育遗产。

雍正二年举人,授司业,与吴鼎同食俸办事,不为定员。乾隆十七年,命直上书房,累迁詹事府少詹事。大考降左庶子,擢祭酒,坐遗失书籍镌级。膺荐时,以所撰易经揆一呈御览。鼎、锡玙并蒙召对,面谕曰:“汝等以是大学士、九卿公保经学,朕所以用汝等去教人。是汝等积学所致,不是他途幸进。”又曰:“穷经为读书根本。但穷经不徒在口耳,须要躬行实践。汝等自己躬行实践,方能教人躬行实践。”鼎、锡玙顿首祇谢。又奉谕:“吴鼎、梁锡玙所著经学,著派翰林二十员、中书二十员,在武英殿各誊写一部进呈。原书给还本人。所有纸札、饭食皆给於官。著梁诗正、刘统勋董理其事。”稽古之荣,海内所未有也。

陆鹏(2014-12-1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