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河东 大美运城---文化古城看运城(一)

家乡区县: 山西省平陆县

运城市在华夏文明发展史上,是一块让炎黄于孙世代依恋与感恩的圣土。在这决深厚的黄土地上,涵养着华夏民族人文精神的血脉之根,喷涌着华夏民族历史长河的源头之泉:当人们捧读这个伟大民族发祥史的宏篇巨著时,不难发现。那苍凉悲壮的开篇第一章,便有这块土地上初民们活动的记载;当人们津津乐道华夏文明昔日的辉煌时,也正是生活在这决原始莽荒土地上的初民们,最早高擎起了东方神州文明的火炬而彪炳于世界历史的天空。

历史悠久 华夏源头

运成市处黄河中游,是华夏民族主要发祥地之一。远在更新世平期,这里就有古人类活动。据考古学家对目前中国境内最古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芮城县西侯度古文化遗址的发掘考证,早在“元谋猿人”之前即距今180多万年前,这里的先民们已经开始用火。万荣县荆村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的谷类炭化物中有黍稷及壳皮、证实河东先民在四、五千年以前已掌握了种植高梁的技术,从而开中国高梁栽培之先河,夏县西阴仰韶文化遗址蚕茧化石的出土,又证实在原始社会时期,河东先民对养蚕技术的掌握。广泛流传在本市的民间故事诸如“后稷教民稼穑”,“嫘祖养蚕”等,当是对这一时期种植业、养殖业发展状况的口头反映。

传说为历史的影子。在人类未有文字之前,人们是依靠传说来叙述历史的踪迹;相传,女娲氏乃黄帝之母,其生活在古代典籍称之为“汾阴腺上”的地方。便是今万荣县的宝井乡。史书有轩辕黄帝“扫地为坛于汾阴”(今万荣县)以祭祀后土的记载:黄帝与蚩尤“战于鸣条”,“杀蚩尤于中冀,蚩尤股体身首异处,而其血化为囱,则澥之盐池也”“澥之盐池”亦称“解池”,即今运城盐池。解梁、解州亦由此而得名,帝尧禅位于舜,《孟于》记载:“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耕于历山,渔于雷泽,卒于鸣条”。诸冯、负夏、历山、雷泽皆在今垣曲县境内;鸣条即今闻喜县、夏县、运城市境内的鸣条岗;运城市舜帝陵恰位于紧靠峨嵋岭的大小嶷山之阳。《史记·帝本纪》(集解)注云:“舜都蒲坂”。蒲坂即今永济市的古称。史载舜好音乐,尝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运城盐池周围既有名曰《南风》的民谣传唱,池神庙又有舜弹琴之处的“琴台”遗迹。大禹治水,凿龙门。开三门、导黄河之水东流入海,天下之民始得安定,后“践天于位于安邑”;龙门、三门分别在今之河津市、平陆县境内;禹都安邑即今夏县境内的禹王城遗址。安邑之名则由“民安居乐业于邑”而未。大禹之子启建立了中国奴隶制社会第一个王朝—夏,仍定都于此,夏县之名便由此而得。

从史诗般慷慨悲壮的古老传说,到烟海般卷性浩繁的古代典籍;从地下文物的不断出土,到地上古迹的完好保存、充分印证了运城市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在这片襟山带河的壮丽土地上,深扎着炎黄子孙最古的血缘之根,澎湃着华夏民族历史长河永不干涸的源泉。

赵姣(2014-12-1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