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光明 勇于革命
运城市是一块具有强烈人格尊严与民族尊严的土地,因而也是一块具有不甘屈辱,反对压迫,抵抗侵略,追求光明进步光荣传统的土地。早在十六国时期,匈奴首领赫连勃勃率军入境侵扰,汾阴人薛通领宗族千余人筑城防卫,抵御强敌。隋未龙门人毋端儿揭竿起义、反抗炀帝暴政。北魏时期汾阴人薛永宗领导农民起义,遭魏太式帝大军镇压,宁死不屈,全家赴汾河殉难。明未以后又爆了荣河(今万荣县)白璋等人多次起义。到了清未,先是“戊戊六君子”之一的闻喜县人杨深秀因鼓吹维新变法图强,与谭嗣同等六人慷慨赴死;继有猗氏(今临猗县)人王用宾(同盟会员,后任中华民国司法部长)、安邑(今运城市)人景定成(同盟会员,后任山西军政府政事部部长)、李歧山(任河东军政分府民军总司令)等参加辛亥革命;又有河津通化(今属万荣县)人姚以价在太原领导新军起义,任起义军总司令,用枪杆于推翻了清政府在山西的腐败统治。
民国15年(1926)春,中国共产党登上了河东政治舞台,率先在运城建立了全市第一个党支部—中共运城支部;民国17年,中共河东特委成立“七七事变”后,河东儿女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开创了中条山、稷王山、吕梁山等抗日根据地,与全国人民一道,赢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之后,在两种命运、两种前途决战的关键时刻,河东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支援晋冀鲁豫野战军和西北野战军进行著名的晋南战役、运城攻坚战、并运送解放军指战员强渡黄河,挺进中原,转战西北,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和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先后有王鸿钧(临猗县人)、邓国栋(河津市人)、嘉康杰、丁行(夏县人)等60000余名革命先烈献出了宝贵生命,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