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会市贞山街道邓村学校座落在四会城区西南面被誉为“中国民间造纸第一村”的邓村,距离四会城区约13公里。
邓村学校始创于1923年,取名邓村书屋(实为私塾学堂)。1929年更名为邓村小学(四会县第六小学,简称“六小”)。解放后改名为邓村中心小学。2002年学校得到了香港同胞李新先生的捐助,实施了第一次布局调整,把3所面上小学(白龙小学、坑口小学、官碑小学)撤并到我校,并更名为邓村李新中心小学。2006年四会市实施“教育航标工程”时,学校进行第二次布局调整,本片区其它面上小学(光荣小学、新光小学、龙麟小学、红星小学)的五、六年级学生合并到我校,学校又更名为邓村小学,但校门口保留原来名称,以纪念李新先生。2010年8月将红星小学、龙粼小学、新光小学完全撤并到邓村小学,仅保留了光荣分教点(原光荣小学)。2010年9月,根据我市创建省“教育强市”的部署,整合和优化教育资源,将邓村中学撤并到邓村小学,合并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改名为四会市贞山街道邓村学校。
学校占地面积29822平方米,建筑面积10305平方米。现有31个教学班,学生1115人,教职工82人。
多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在港澳同胞和社会热心人士的关心支持下,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为办学方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推行素质教育,积极推进新课程教学改革。通过实施强师工程,强化了教师“爱与责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打造了一支团结协作、勇于挑战、努力拼搏、自强不息的教职工队伍。结合形势的发展,不断更新德育工作的策略和方法,以完善日常评比机制、规范学生个体行为、发挥先进集体的示范作用为重点,抓好养成教育,增强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促进了良好班风、校风、学风的形成。树立质量意识,加强对教学工作的管理,健全和完善教学质量管理和评价方案,着眼学生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创办人民满意学校。
在全校师生励精图治,共同努力下,学校近年取得了优异的教学成果,学校先后被评为贞山街道教书育人先进集体,先进基层党组织,四会市教书育人先进集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