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嫁是一个永不衰老的话题。“男大当婚,女人当嫁”,结婚在我国视为人生的大事,极为重视和隆重。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一套传统的规例,古代就有所谓的“下茶”、“合茶”、“定茶”、“纳彩”、“问名”、“纳吉”、”纳微”、 “请期”、“迎亲”等“三茶六礼”形式,每一程序还有具体的名目。湛江人的婚嫁,有着中华民族传统的内容和形式,受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方式的影响,也有本土自身的习俗和特色。随着时代的前进,社会的发展,不少纷繁的旧例,在改革,但古老的一些习俗仍在民间流传。男女双方合八字后,下一步是择日子和送聘礼。择日子也叫择时辰,即择定结婚的良辰吉日,一般也是请算命先生择日,通过看“通书”(日历)而定日期,目的都是祈求讨个吉祥日子。送聘礼,是男方送聘礼到女家,俗叫“过礼”。过去,湛江人送聘礼也有一定程序,需用红纸写“通名帖”和“礼目帖”各一份,前者正面写“富金”两字,背面写“姻弟xxx顿首拜”;后者开具礼品目录和礼金数目。一般聘礼少不了对鸡(雌、雄鸡)、猪腿、槟榔、礼饼,数目均为双数,意好事成双,由姻弟送往,故湛江有将为人做好事称作“当大叔”的俗语。女方受礼后,需“回聘”,又叫“回盘”,也开具“通名帖”和“礼目贴”。一般退送男方来礼若干,增添已备礼物,其中红纸包装的米粉制作“状元糕”不可少,意将来生下子女荣华富贵。“礼日帖”,有日后嫁妆的清单。随着社会发展,聘礼的内容不断改变,大多数地方,已取消了两帖,最流行的送槟榔也无人再送。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聘礼多是钱、布、衣服、糖饼、果品之类;七十年代兴起“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八十年代转为金钱和高级电器,如彩电、冰箱、洗衣机等;九十年代起时兴金戒指、金项链等。过去聘礼一般留给女方家长,这些聘礼,除聘金外,几乎结婚时都随女到男家使用。女家收到聘礼,会把一些礼品如糖果饼干之类,分赠亲友邻居,告之女儿出嫁在即。时下也有不少青年移风易俗,不讲究聘礼,只象征性送些礼物到女家,但还是离不开送聘礼的习俗。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