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火海(也称排火场),是雷州半岛流传已久的一种集祭神祈福习俗及娱乐于一体的民间活动。它源于先民对火的敬畏,对祖先崇拜,是原始宗教的一种祭神祛邪求安康习俗。具有惊险神秘、参与者众、场面壮观等特征。主要流布于雷州市城区、附城、白沙、南兴、北和等镇。其中以新城街道水店村下火海习俗活动最具有特色,每年元宵之夜在该村兴武灵应忠王庙前的广场上举行下火海活动,全部采用湿木材燃烧,近100名村民整齐列队纷纷踩过“火场”,接受“火”的洗礼,祈求“一生平安”。
据传二千多年前,有一位神勇将军名叫张兴武,为了斩妖除怪,保境安民,远赴终南山拜太乙真人学艺,学成归来为民除害。兴武将军功圆德满,升天成神,玉帝封他为金兰会主兴武三师上帝。兴武将军为道教祀奉神,先民为纪念兴武将军,弘扬赴汤蹈火的大无畏精神,约于明孝宗年间开始,每年在上元节(元宵节)之夜,举行下火海活动,于是成为年例。年年在元宵节日大量砍伐树木,以便夜晚燃烧火堆,踩火海。
下火海主要程序:一是请神。即道士在庙内神像前手舞脚蹈、念念有词地向神明卜爻,以求神应。二是点火。点火前,先在庙前广场中间选定一个位置,然后在这中心点上放一块铁犁头,接着将点燃的火把盖在犁头上,并在上面不断增添大量的木柴,直至烧出一大堆红火碳(即“火场”)。三是巡火。即由道士带领村首事(族老)及参加下火海的年青人绕着“火场”巡走三圈。四是试火。即每次巡火时,道士都用法剑将通红火炭取回放在神坛前。五是叼犁头。道士用法剑将通红的犁头铁挑出举起,并用门牙叼住犁头尖端并保持平衡,绕着火场巡走三圈,后将犁头送回庙内神像前放好。六是下(踩)火海。下火海前,先把火场拢成尖堆状,并由道士向神明卜爻,得吉爻后由一人双手执一张全新草凉席,按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在火堆上翻滚而过火场,接着由两名村民赤脚抬着神像,也按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来回快速踩过火场,紧接着其他愿意参加的村民纷纷赤脚快速踩过火场,直至将火堆踩平、踩散。七是取火。每户家长用草纸卷筒在火场取“火种”,并将“火种”带回家中点灯。接着第二天举行大型游神和跳傩舞(遣灾),形成一系列完整而丰富的民俗活动。
下火海习俗传承了古雷州先民与自然界作斗争,敢上刀山下火海、求生存求发展的大无畏精神,反映了远古时代雷州先民对自然崇拜、祖先崇拜,这对研究雷州半岛先民的族属及古骆越地区社会发展、文化交流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