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旧时习俗:十月朝食捏糍

家乡区县: 惠州市惠城区


旧时惠城人有做“十月朝”的习俗,即在农历十月初一的那天,家家做捏糍,用捏糍荐祖饷客。
“十月朝,捏糍漉漉烧。”“打筲箕,卖捏糍。爱几多?半筲箕。”从这些民谚童谣中,便可以想见当年那热闹的情景。在近郊的农村,则把这一天叫做“牛生日”。村民们用菜叶裹来喂牛,有的还给牛披红带花,又把捏糍贴在牛角上,犒赏它一年的辛劳。
说到捏糍这种地方小食,是以糯米粉勾入适量的粘米粉(一般比例是糯七粘三,谓之七破三),加水揉合成粉团,蒸熟,然后取熟粉挼成小团,压扁入馅(一般是炒香捣碎的芝麻、花生和糖粉),“约其口而扭捏之,令合,故曰捏糍”(见《博罗县志·风俗》)。
又有人指东汉郑玄有“合蒸曰饵,饼之曰糍”的说法,惠州人说的捏糍,与“饵糍”音近,所指实为一物,历史很是久远。还有一说:捏糍其实就是“力持”的谐音,村民趁农闲时给牛过生日,喂食捏糍,是祈求它身强体健,力量持久,来年好耕田。

tweety(2014-12-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