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颐(1824--1899),字子异,又字蓉浦,高州市城西广潭村人。颐天资聪颖,九岁通经史,十岁能文,十六岁被学使戴熙赏识,补为生员。清道光廿一年(1841),受学使李崇阶器重,携带进京,悉心栽培。咸丰二年(1852年)壬子顺天乡试中举,后回乡办团练,参理地方政务。同治四年(1866年)赴京会试,为第四十四名进士,先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因前办团练“剿匪”有功,奉旨加赏五品衔。同治五年(1868)任日讲起居注官,实录馆总校,文渊阁校理,武英殿总纂,国史馆纂修。同治十年(1871)及光绪二年(1876)两科会考均为同试官。光绪三年(1877),因前期任皇帝起居注及实录总校有功,加四品衔。光绪八年(1882)壬午甘甬乡试正考官,授詹事府左右赞喜,翰林院侍讲侍读。光绪十年(1884)八月,任顺天府丞兼学政。十一年任顺天乡试武围校射大臣。十三年正月,授大理寺少卿。十四年任江苏提督学政。十七年任光禄寺正卿,太常寺正卿。十八年任都察院左都副御史。二十二年五月,任兵部左侍郎。二十三年任兵部左侍郎兼署工部右侍郎,承修东陵风水围墙。充武乡试校射大臣,覆戡试卷大臣。光绪二十四年(1898)三月兼署工部左侍郎,估戡东陵工程,知戊戌科武会试贡举。 任职期间,敢于弹劾那些徇私舞弊、贪赃枉法、骄横跋扈的大臣。对曾国荃(总督、宰相)、李鸿章(总督)、刘坤一(两广总督)等人不法行为,他不避权贵,向朝廷参奏,给当时封疆大臣的倒行逆施以一定的打击。在几次担任主考官中,为朝廷选录了不少人才,对国史纂修、修建北京胜迹也作出贡献,1898年,为慈禧太后佐戡东陵工程后,请假回乡修墓。翌年二月病逝家中。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