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衡水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家乡区县: 衡水市阜城县

文化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而产生的新兴的产业形态,被公认为二十一世纪最具潜力的朝阳产业,是经济转型期引领新经济发展、提升地区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新兴支柱产业。当前,面对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良好机遇,我市应如何在转变发展方式、促进我市经济转型升级中,走出一条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之路,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文化产业在我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升级中的地位

  当今世界,在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英国文化产业创造的年产值超过了任何一种传统制造业所创造的产值;日本文化产业的产值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已经超过本国汽车工业的年产值;美国的文化产业已占本国GDP总量的18%-25%。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也在逐年大幅度攀升,北京、上海、广东、湖南等省市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突破5%,成为区域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产业经济的新增长点。当前,随着我市文化与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文化的经济属性和产业属性也充分显现和释放。为此,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不仅能极大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充分释放文化本身所蕴含的经济能量,而且由于文化产业是绿色低碳产业,具有可持续消费等优良特性,使其成为我市社会经济发展新的引擎,在我市经济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二、我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与潜力

  我市文化产业作为正在成长的产业形态,正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优势。

   (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衡水地处燕赵文化与齐鲁文化交汇之地,衡水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如董仲舒、高适、孙犁等历史文化名人家喻户晓;如冀派内画、宫廷金鱼、侯店毛笔、阜城剪纸等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如宝云塔、景州塔、封氏墓群、后冢汉墓、高氏墓群等文物遗址引来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竞相参观研究与探讨;如衡水湖鸟类和湿地自然保护区等自然人文景观驰名国内。传统的历史文化和浓郁的衡水特色相互融合,成为我市发展文化产业的独特资源。

   (二)良好的文化产业发展基础

  我市利用地方文化特色资源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不断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做出许多有益的探索。至2013年底,全市文化经营单位2000余家,内画、年画、剪纸等行业协会已有10多个,年总产值超20亿元,带动了近10万人就业,其中,仅内画产业带动就业人数已经超过5万人,是名副其实的衡水第一文化产业。同时,独具衡水特色的文化产业在全省乃至全国崭露头角。武强县的西洋乐器产业发展已成规模,行业年产值达到4亿元,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占地约150亩的饶阳民族乐器园区一期工程已经建成。衡水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中国武强国际乐器文化产业基地、衡水水晶内画产业基地等大型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等一批集中程度高、生产效益好的企业群业已形成。

  (三)浓厚的文化产业发展氛围

  衡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大力完善衡水基础设施,营造出浓厚的文化发展氛围。衡水市区各个街道的重新铺设或维修,公园环境和公共设施的完善,外环线路的开通,衡水高校的集中南迁合并,衡水湖周围相关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的逐步完工开放,教育培训机构、影院、书店书屋的逐步增多,且随着武强年画博物馆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内画艺术之乡展览馆等文化展览活动不断,衡水文化发展氛围日益浓厚。

  三、我市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路与建议

  (一)注重宣传方式

  从全国各地的城市文化宣传中可以看出,衡水宣传力度明显不到位。在财政允许的基础上,要力争文化产业专项扶持资金,通过名人代言、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媒体发放广告、文化旅游部门开通微博、微信等方式,全方位、广角度、多层次、立体化地宣传推介衡水文化,全面提高衡水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除此之外,广邀文化界名家名师,定期召开衡水知名品牌文化研讨会、文化交流学习会、承办全省、全国乃至世界著名赛事等,也不失为一种宣传衡水文化的有效方式。

   (二)注重品牌发展

  在文化品牌的塑造上,要有两个侧重。一是维护。主要体现为维护好“四牌”,即九州文化牌、湖(衡水湖)河(滏阳河)文化牌、历史名人牌(“大儒之乡”等)、特色产业牌。树立商标意识,将老字号、老品牌积极进行商标注册,使品牌利益维护合法化、正规化。目前,“习三”内画、“金音”乐器被评为河北省著名商标,武强年画和阜城剪纸也取得商标注册。二是创新。数字网络技术的发展丰富了文化产业的形态,拓展了文化发展空间,为科技创新品牌提供了可能性。衡水可以依现有资源和产业基础,发展历史文化旅游、影视娱乐和动漫游戏制作、教育培训等新兴文化产业。内画、年画、剪纸等可增加新内容、新题材。以武强年画为典型,就是通过发展动漫、影视剧制作、图书出版等方式,利用新技术给传统艺术赋予了新生命,延长文化产业价值链条,并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做好新品牌的维护。

   (三)注重人才引进

  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衡水大中专院校不少,但全国知名性或者专业性较突出的高校几乎没有。衡水应该抓住毗邻京津的地域优势,与京津知名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优秀人才输入衡水道路的畅通。另外,本地高校应做好社会需要与教育专业设置的衔接。如根据衡水文化产业特点,开设乐器、内画、旅游、历史、电子商务、动漫、影视剧制作等专业,通过培养一批高素质、精专业、懂市场、会管理的文化人才来解决衡水文化产业的长远发展问题。形成传统文化产业发展后继有人、新兴文化产业发展人才不断的欣欣向荣局面,为使文化产业早日成为衡水的支柱产业奠定基础。(

何薇(2014-12-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