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国王祖庙

家乡区县: 汕头市潮南区

三山国王是粤东本地神中最古老、最有影响的一个。三山指揭西县河婆镇北面的独山、西南面的明山和东面的巾山。河婆在清代属揭阳县霖田都,该地三山神发祥地的庙宇因此被称为霖田祖庙。清代以前称明贶庙,或大庙、祖庙。
三山国王祖庙又称霖田祖庙、明贶庙、广灵庙,位于广东省揭西县城河婆庙角村,巾山、明山、独山三山鼎峙,双溪在此汇合成榕江南河。三山国王祖庙肇迹于隋、显于唐、封于宋,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是我国乃至东南亚地区三山国王庙的祖庙,也是我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康熙二十二年扩建,1984年重修。面积1420平方米,庙内建筑为三开间三进深,分别为前殿、左右偏殿、正殿、后殿。大庙周围扩宽6040平方米,配套各种设施。大庙坐北朝南,覆盖琉璃瓦,雕梁画栋,配以花岗岩地板,保持了明清以来的建筑风格。现庙中有据明代《永乐大典》所收元代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刘希孟撰《潮州路明贶三山国王庙》记载而立的唐维元和十四年韩愈的《祭界石神文》及元代刘希孟的《明贶庙记》碑文。在台湾,广东籍同胞共同信奉"三山国王庙",岛内现有400多座子庙、孙庙,600多万信众,其祖庙就在粤东的揭西县。台湾信众对其十分敬仰,从1988年起便前往寻根,每年大小进香团有10多个。
历史起源
据不完全统计,粤东地区各地已知的三山国王庙超过200座。其中,揭阳60座,汕头65座,潮州25座,梅州45座,汕尾19座。经过重新整修、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有揭西霖田祖庙(始建于隋,至今有1400年历史,成立有庙理事会),饶平鸿埕大庙(始建于宋,至今有800多年历史),潮阳棉城蛇脐古庙(始建于明,有500多年历史,相传是当时全潮阳最大的三山国王庙),澄海银砂古庙(始建于明,有600多年历史,1996年重建)。此外,汕头市区已发现三山国王庙有30多座。
据刘希孟[元]所著《明贶庙记》,三山国王起源于揭西县霖田镇“三位神人镇三山”的神话故事,三座山分别是独山、明山、巾山,相传有三神人住在其中巾山石穴中,受命于天,镇守巾、明、独三山,后来演变为三山国王。
一般认为“三山国王神”肇迹于隋、显灵于唐、受封于宋。
三山国王祖庙
三山国王祖庙(14张)
隋初隋文帝时期,潮州之三山(明山、巾山、独山)出现神迹。当地人便在巾山之麓建庙奉祀此三山之神,至今已具1400多年历史。
唐朝开始,三山神成为当地山神,潮人对三山神普遍顶礼膜拜,每年都要定期祭祀三山神,其职能在禳灾纳福,为一般民众服务为主。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时逢淫雨伤害庄稼,百姓祝祷求三山神,雨乃止,韩愈便写了《祭界石文》,派人到祖庙祭拜。
到了北宋,“潮州三山神”因助宋太宗征北汉刘继元有功,宋太宗“诏封明山为清化盛德报国王、巾山为助政明肃宁国王、独山为惠威宏应丰国王”,并赐庙额曰:明贶,并敕增广庙宇,岁时合祭。从此,三山神便被统称为三山国王,三山国王庙又称明贶庙。至宋仁宗明道年间,“复加封广灵二字”。至此,“三山国王”经皇封,提升为国家神,成为为国家皇权服务的神灵象征。当时,其地域影响大体局限于潮州。
元朝,三山神的影响和地位,较唐、宋时期更加显赫。潮州、梅州、惠州,都建有“三山国王庙”,祭拜者,除当地民众外,还有“远近士人”,“岁时”或“走集”都要前来拜祭。

wgt(2014-12-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