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泣着微笑
——《美丽人生》影评
这是一部悲伤地喜剧,也是一部欢乐的悲剧,我们在微笑着哭泣的同时,也在笑着流泪。
故事讲述的是男主人公犹太人基多在某天邂逅了年轻美丽的女孩多拉,从此对她一见倾心。后来他随友人到一个镇子上打工,中间又好几次“巧遇”了多拉,而多拉也渐渐被这个幽默又善于讨她欢心的男人所吸引,最终在与未婚夫的订婚宴上逃离并与基多定情。几年后,基多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在镇子上开了一家小书店,并与多拉生有一个可爱的儿子,可好景不长,基多和儿子被抓去了集中营,妻子多拉虽无犹太血统却也义无反顾的跟上了开往集中营的火车。在集中营,基多为了保护儿子的童心,一直骗他说周围的一切都是在玩一个游戏,谁先赢得一千分就可以得到一个坦克并见到妈妈。最终,在纳粹准备撤退并屠杀剩下的犹太人时,基多让儿子藏在铁箱内,自己在寻找多拉的时候被发现并枪毙。第二天,儿子被开着坦克的美国大兵救起并在幸存者中发现了母亲。
电影的前半部充斥着喜剧片的元素,无论是色彩艳丽的道具,暖色的背景,轻快地节奏,还是逗趣的人物形象,都散发出浓浓的暖意,使人衷心的为男女主人公之间美好的爱情感到惬意与舒适。而男主人公基多,则在观众心中留下了乐观开朗、风趣幽默的形象。后半部,影片的色调急转直下,男主人公生活的小镇不再是阳光明媚,街道与建筑都是冷冷的灰色,随处可见纳粹的铁丝网,暗示的动荡的战争局势与接下来不祥的剧情。在女主追男主到火车站的场景中,阳光是明媚的,火车是红色的,女主一身红衣,与纳粹的暗绿色军服形成强烈的对比,尤其是女主走向火车的那个远景,右边的纳粹站在阳光中,女主从阳光走向了火车的阴影中,象征着女主抛弃了原有的安全与舒适,站到了犹太人一边。
所谓的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打碎给人看。这部影片无疑遵循了这一规律,前半部的美好,将后半部的悲惨衬托得更加悲惨,但与一般悲剧不同的是,美好的事物在片中的小男孩的目光中并未被打碎,一切依然是美好的,虽然中途有难以忍受的部分,但一切都是为了赢得比赛得到坦克。天真好奇的儿子对父亲的话信以为真,他崇拜这个永远也打不垮的乐天老爸,这个看似喜剧的父亲。游戏对于父亲,一方面是保护儿子,另一方面又是老爸童心未泯,展现了意大利民族幽默开朗的一面。这是一个真实而又美丽的谎言,一个让人笑看又心痛的动情故事。
故事的高潮在父亲让儿子躲在铁箱里的那个晚上,他严肃的叮嘱儿子要完成最后一个游戏,知道彻底没人了才能出来,游戏就会结束。即使在被纳粹枪指着的时候,基多依旧大摇大摆滑稽地从铁箱前走过,引得儿子一阵发笑,这时儿子并不知道,这时父亲最后一次都逗己笑了。黎明,当集中营彻底空无一人时,儿子从铁箱中走出,衬着偌大空旷的集中营,儿子瘦弱的身影显得那么渺小。接着,轰鸣的声音渐渐响起,游戏结束,美国大兵开着坦克出现了,实现了男孩的愿望,并带着他离开了集中营。在人群中,他发现了母亲多拉,扑进她的怀中,如乳燕归巢。父亲的谎言,最终变为了真实,一切都兑现了,自己却为了这美丽的人生,牺牲了生命。
影片后半部虽然着重描写父子亲情,但其中爱情的成分也感人肺腑。当父子两人偷跑进广播室向多拉告平安时,一句“早上好,公主。”让人看到了基多永远也不会被苦难击败的乐观开朗。集中营的基多,依然如那个喜欢叫她公主,喜欢讨好她的基多一样,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冰冷黑暗的集中营里,基多轻快的声音和男孩稚嫩的声音,为这死气沉沉的地狱带来了无限的生机。还有一段就是基多趁纳粹军官聚餐时放的那首《船曲》,这是基多与多拉定情之夜,共同在剧院听的那首歌剧,威尼斯艺人嘹亮的歌喉在这漫漫长夜中传递着基多对他的公主的思念。
基多在二战这个大背景中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但对于这个家庭而言,他却是唯一的丈夫,唯一的父亲。尽管瘦小,甚至有些滑稽,但对于这个家庭,他确确实实成为了整个家庭的脊梁,做到了一个丈夫,一个父亲应负的责任。作为一个父亲,他在当了一天苦力疲惫不堪时依然逗儿子发笑,作为一个丈夫,他放弃躲起来逃过一劫的机会执意寻找妻子多拉,有时他滑稽如小丑,却以自己的方式支撑保护着自己的家庭,撑起一个家的重担。
如基多一般,生活中我们或许失意,或许绝望,但心存一丝期望,我们总能微笑着哭泣,或者笑着流泪。只要有树叶飞舞的地方,火,就会燃烧。当我们撑过黑暗的拂晓,开始美丽的人生时,要记得微笑着说一句:“早上好,公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