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城民间剪纸历史悠久,以字组画、字画相间、谐音寓意,这种独具一格的原生态艺术神韵一直受到多方好评。在近十多年的时间里,浦城有数百幅剪纸作品在国内外展出,全县有近百名剪纸高手。2007年,浦城剪纸被列入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浦城县被中国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剪纸)之乡”。
浦城县委、县政府精准地看到这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无限商机,准备以发展剪纸文化产业为突破口,全力打造剪纸这一文化产业牌,将本地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带动其它产业共同发展。2008年,浦城县委、县政府将浦城民间剪纸的发展列入“百亿工程”项目,在县人民政府网上设置剪纸专栏,派出美术专业的项目官员扶持开发商建立了“剪花嫂剪纸坊”。
“当时,县文体局在人流量大的新体育场旁,给剪纸坊无偿提供场地。每次县里有贵宾来访时,县领导都会亲自陪同来宾前来参观。”站在100多平方米,充满浓郁剪纸艺术气息的展厅里,周冬梅告诉记者说,“如今的剪纸坊已是浦城剪纸对外宣传和展示的窗口,同时剪纸坊也在福州、南平等地设立了销售点,部分作品在福州三坊七巷陈列。浦城剪纸逐渐成为家居装修、宾馆装饰和艺术收藏的宠儿。”
于此同时,浦城县还着力打造剪纸产业的发展平台,加大了对其的扶持力度。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剪纸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浦城县文化馆馆长吴卫东说:“县文体局和文化馆通过‘艺术扶贫’工程,在富岭、临江、永兴、莲塘等乡镇建立了少儿剪纸培训基地;每年都举办各类剪纸培训和剪纸大赛,发现培养剪纸人才。同时还组织剪花嫂们参加广交会、海峡文博会等大型活动,宣传推介浦城剪纸,剪花嫂们还两次代表福建省赴台表演。”
“剪花嫂剪纸坊”有5位专业剪花嫂,她们认真研习,在保持浦城剪纸原生态风格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在全国各类剪纸大赛中频频获奖;她们对剪纸进行装裱、包装,推出卷轴类、礼盒类、画框类等十几种产品,大大提升了剪纸产品的附加值;她们利用剪纸元素,开发出印有浦城剪纸花式的丝巾、折扇、茶具等延伸产品;她们深掘浦城的历史文化内涵,创作出“浦城八相”“赶集”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剪纸作品100多幅,而且还可根据客户的需要进行设计创作;她们通过订单加工,带动和辐射了一批下岗女工,培训了一批剪纸能手。
周冬梅说:“我们在开发剪纸产品的同时,始终保持浦城剪纸原生态的韵味。我们的剪纸作品都是纯手工制作,很多顾客就是冲着这点而来,他们看重的就是作品当中的韵味和艺术附加值。”
“‘剪花嫂剪纸坊’承担着艺术传承与商品开发的双重重任,是浦城剪纸产业化的一个成功范本,将进一步助推浦城剪纸产业的跃升发展。”浦城县文体局副局长甘跃华意味深长地说。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