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化之孝昌民俗

家乡区县: 孝感市孝昌县

过年 以农历(夏历)为主,分为过小年、过大年。过小年是军三民四王子二十五,即军属人家过小年是腊月二十三日,百姓人家是二十四日,皇家王子则为二十五日。僧人在腊月半时,送司命贴(木版印制,是司命菩萨上天奏本的文书)到各家各户,各家自己填写地址姓名。小年晚上,在厨房里烧香送司命菩萨上天奏本,并进行祷告,祈求好运。烧夜香时全家人吃东西(必备麻糖),嘱咐小孩过年不能乱说;给肉狗子吃,教过年不要乱咬,俗称“嘱咐狗子过年”。小年左右,开始磨豆腐,腌腊肉腊鱼,炒花生豆子、打糍耙,二十八日禁打,所谓“打七不打八”,均为过大年做准备。大年临近,家家都要吃年饭。有接姑娘女婿的(一般为新婚),有接伯伯叔婶的,有接师傅先生徒弟的。三十夜里(月小二十九)吃团年饭,要多煮一点饭,够吃三天,初一至初三不煮饭,家家还要贴对联,贴对联后,债主不能上门讨债。晚上守岁,初一天亮时烧香放爆竹名为“出行”,表示出门大发。天亮后开始拜年,对父母长辈称“拜年”,对同辈或下辈说“恭喜”。初二给舅父舅母拜年,初三给岳父母拜年;初四给姑爷姑母拜年,新婚夫妇这天给女方父母拜年。亲戚拜完以后,有人请春客,朋友知己,你吃我的,我吃你的,名为“闹春酒”。此外,本地还有初七放烟灯习俗,当时由于技术不高,有时放不上去,招来观者笑谑。有民谣说:“七的不放八的放,惹的老娘跑几趟,伢又哭、奶又胀,婆婆吵、男人杠,急得老娘汗直淌,看你到底放不放?”

元宵灯会 正月十五元宵节,各地要举行灯会。各家各户门前悬挂灯笼,有长方形的、正方形的、圆形的、扁形的,也有扎花灯、宫灯、走马灯的,鱼龙变化,五彩斑斓。看灯的人很多,街上居民接亲戚朋友来看灯,四乡百姓上街来看灯,熙熙攘攘,游人如织。玩灯的人们集合整队,首先是一对方形牌灯,一为风调雨顺,一为国泰民安;接着是4个鱼灯,意为年年有余;第三是4个瓶灯,意为四季平安;第四是4个斗灯,意为年年丰收,第五是4个吊灯,意为果实累累。接着是一套锣鼓乐器。后面是腰鼓队约20人,男女各一半,全是青少年人,一边着红绿衣裤,一边着黄蓝衣裤,前后走动,击鼓舞蹈,时而为一直队,时而两队并行。其后是一套锣鼓,接着是花棍舞蹈,男女20余人,各着红绿黄蓝衣裤,每人一枝花棍,3尺左右,安有铜钱,边舞边响,一人指挥,来回舞动,且舞且唱,动作齐整。其后又是一套锣鼓,后面是扇子舞、秧歌舞,罗汉追狮子。大狮子,是双人舞;小狮子,是独舞。或跑或走,或伏或滚,罗汉指挥,手执云帚,穿黄色袍子,大肚子,利用狮子闹爆竹。一个大锣,一个大钱,指挥人提个灯笼喝彩,群众也随着喊,“有啊!有啊!”罗汉用云帚打狮子,狮子用口咬罗汉。其后是喻老四推车,女的坐车,丑角推车,丑旦伴舞,化戏装,一套乐队伴奏,推前转后,来回舞蹈。其后是蚌壳精,一女子化戏装在蚌壳中,蚌壳里安上电珠,蚌壳一开灯亮,一关灯暗,一个渔翁手提鱼网,背个鱼篓,呈撒网状,动作灵活,诙谐动人。接着是采莲船,着彩色戏剧服装,做划船舞蹈,前后划动,转场划行,一个人唱采莲曲,众人应和。接着是平台故事,由人推着平台,台上坐着化妆成戏剧的小孩,如《空城计》,一个孔明抚琴,两个老汉扫地,两个琴童,一个司马懿。其后是踩高跷,着戏剧装,3尺左右的木高跷绑在脚上来回走动。其后是龙灯,一是滚龙灯,闰年13节,平年12节,14人舞动,身穿红或黄色衣服,头扎英雄巾,腰系红带,一个舞龙珠,龙头随龙珠左右滚动,各节依次随头摆动。最后是老龙(即恐龙),也称懒龙,头高丈许,一个人撑头,两个人用铁叉扶着,也是12节或13节。每次玩灯,一般是下午四、五点开始,第二天早上六、七点结束,通宵达旦,观者如潮。正月十二开始叫出灯,正月十五结束叫送灯,如因雨天等原因,也可玩到正月十九为止。

端午龙船竞渡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有在澴河开展龙船竞渡的习俗。利用当地停靠的货船,在船头扎龙头,在船尾扎龙尾。一个小伙子身穿短衣,头扎英雄巾,腰系红色或绿色飘带,手执小旗在前面舞旗,一老舵手在后面掌舵。这是决定胜负的人,他因势利导,借着水向、浪势或风势搬舵,在最后面的也能划到最前面。船两边各有四至八人用桨划行。船上有锣鼓助威。口令一下,各船努力划行,从某地到某地,先到为胜,依次排名。第一名赏酒20斤、肉20斤、黄瓜2担、雄黄1包;第二名赏酒10斤、肉10斤、黄瓜1担、雄黄1包;第三名赏肉5斤、酒5斤、黄瓜20斤、雄黄1包。另赏包子、粽子,不分名次,每人各5个,还有芝麻绿豆糕。用鞭爆接到指定的料棚(卖木材的棚子),欢歌畅饮。第四名为负者,无颜见江东,各自溜回。龙船竞渡时间以河水涨起来为准,一般是五月初至五月半这段时间,后来陆路交通发达了,澴河渡船逐渐减少,竞渡就再也没有开展过。

中秋赏月 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中秋之夜,民众要举行赏月活动。一般在月起时开始,至偏西时结束。主人在堂前(庭前)摆上桌椅,围桌而坐,端上茶水,摆上几个盘子。中间放一“月光”(糕点,圆形,七寸盘大),四周佐以月饼。有冰糖的、清真的、苏式的、广式的。有条件的也摆上时令水果,如石榴、板栗、枣子、白果、花生等。亲朋好友一面品茶吃点心水果,一面赏月讲讲生意,话话桑麻,更有文人雅士吟诗作对,相互唱和,三五相聚,其乐融融。

重九登高 九月初九是重阳节,民间有登高游览的习俗。是日,人们邀约朋友,三五成群到山上登高旅游。或背小孩,或偕伉俪。老翁老媪扶着拐杖,谈谈笑笑漫步登山;少男少女蹦蹦跳跳,嬉戏追逐竞跑上山。有的带着菜肴糕点,提着香烟美酒,庙里也有人临时做些小生意,卖些炒菜、烧烤、卤菜、水饺、包子、玩具,还有香茶、开水、香烟、烧酒等物。秋高气爽,野菊飘香,深林鸣鸟,足下清风,满目苍翠。游人或在寨中,或在庙前,或在庙后,或在山顶,或在半腰,随地而坐,开怀畅饮。品清茗,喝佳酿,唱楚戏,吹长笛,触景生情,吟诗作对,谈情说爱,介绍生意。有微醉而归的,有蒙蒙大醉的,有清醒如初的,有围观嬉笑的。各有所获,各有所乐。月影西斜,游兴渐薄,人们逐渐散去。

stronger xuman(2014-12-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