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罗什富科说:“我们对自己抱有的信心,将使别人对我们萌生信心的绿芽。”
世界上没有任何两个人是完全相同的,大家都有各自的特点。对于别人身上的优点特质,我们珂以仰慕和崇拜,但是我们绝对不能轻视和忽略了自身的长处;我们可以信任别人、相信他们有能力把事情做得出色,但首先我们最应该相信的人就是我们自己。对自己抱有信心,才能让别人相信我们。
一家公司的发展需要很多外部因素,资金周转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获得银行的信用是非常关键的。只有资金周转顺畅,公司运行起来才会风生水起。
1918年,24岁的松下幸之助用仅有的100日元积蓄在日本大阪创立了一家电器制作所,这制作所里老板和员工总共就3个人,分别是松下幸之助和妻子以及松下幸之助的内弟。在外人眼里,松下幸之助他们要取得非常之成功似乎不可能,顶多只是小打小闹。但松下幸之助可不这么认为,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开一个大公司。经过不懈的努力奋斗,松下电器接连推出了当时非常先进的配线器具、炮弹形电池灯以及电熨斗、无故障收音机、电子管等一个又一个成功的产品。7年之后,松下幸之助成了日本收入最高的人。财富的不断积累似乎已经意义不大,松下幸之助开始对今后的方向进行深入的思考。
1932年3月,一位朋友鼓励松下幸之助信教,松下说自己从不信教。那位朋友说:“我过去也不信,但自从我了解宗教的价值之后,看到了自己从前处理人生诸事乏谬误,也发现以前恼人之事离我而去,精神非常愉快,我的事业也随之兴旺起来。我愿与你分享信教之幸福。”虽然松下仍是婉言谢绝,但是朋友的诚挚与“掩饰不住的快乐”,却留给他深刻印象。10天之后,这位朋友再次来邀请,好奇心驱使松下幸之助接受了邀请,到该宗教的总部去参观。好友向松下介绍说,在制材所(制造木材的地方),每天都有大约100个义务工人,把从全国各地方信徒捐献来的木材,制造成柱子、天井、栋梁。每天有100个人来从事制材的工作,真有那么多的用途吗?松下幸之助有所怀疑,问道:“主殿盖好了之后,制材所不是就没有用处了吗?”好友很有把握地说:“松下先生,你不用担心,正在建设的房子盖好了以后,还会有其他的,每年都有建筑物要盖。我们必须扩大,绝对没有缩小之理。”松下幸之助听了非常钦佩,这种永远扩大的事业是企业家很难做到的。他们一走进制材所,就听到马达和机械锯子锯断木材的声音。在轰隆轰隆的杂音里,在满地堆放的木材边,只见很多工人流着汗,认认真真地从事制材工作。那种态度,有一种独特的、严肃的味道,和一般木材制造厂的气氛截然不同。
规模如此庞大而又肃穆的场面令松下幸之助十分惊奇与感动,不由得再三询问自己:我佃的敬业精神与他们的最大差别到底在哪里呢?回到家之后,松下幸之助仍然思绪不断。到了半夜,他还在继续思考着。松下幸之助突然想到:宗教是给予人们精神幸福的神圣事业,企业是给予人们物质幸福的神圣事业,二者缺一不可,因此我们的工作也是至高无上的伟大事业。悟到这一点后,松下幸之助激动不已,伟大的使命让他有了继续奋斗的强大动力。
1932年5月5日,松下幸之助把全体员工集合在大阪中央电器俱乐部的礼堂,发表了松下公司90多年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演讲:“松下电器创业至今,可谓披荆斩棘,对产品下了很大的工夫,建立了物美价廉的销售政策。我们在宣传广告以及海报设计等方面,也有惊人的表现。这是各位都知道的。接着更进一步,建立了健全的代理店销售制度。我一直在忙碌中度日。松下电器现在已经有十几个工厂,虽然都是小工厂,但数量也很可观了。专利品也有280多件。最近研究人员增加不少,申请专利品每日平均十几件。在金融方面,获得了银行的信用,因此资金能顺利周转。到了今天,虽然是私人经营,但也已成为一个强大的工厂。”
别人对我们的信心是我们自己前进的动力,因为我们背负起了别人的信任,这是一种使命,多了使命感也就多了一份原动力。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