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常故城位于薛城区原南常乡南常村村北,坐落在凤凰山之阳的一片平原地带上。凤凰山又名朝阳山,山势连绵数里,上有三峰高低相错,其间杂有参差的巨石,形似展翅的大鹏,俯瞰南常故城沃野平原。凤凰山北麓有玉华泉,南麓有凉泉,二泉之水合流环绕故城,最后西流入漕河。东峰下有朝阳洞。
故城东有老鸪山,山西侧有元代广威将军同知峄州军事周忠及其子武节将军兼邳州节度副使周瑞昌的墓葬。南常故城东西长约550米,南北宽约440米,略呈长方形。故城东北隅,沿东墙基向北延伸出一个南北约100米的突出残存土墩部分,俗传为“北门”,亦称“瓮上”,其余地上荡然无存。故城附近,古墓很多,经常有画像石刻出土。曾发现距今两千年而完整无锈的汉代环首铁刀、汉代石羊、和大批陶器。
南常故城,旧志一说为建陵城,一说为建阳城。故城坐落在白茅山、寨山之阳,南常村东北方向的一片平原地带上,一条古河沿城址东部自北南流。
关于建阳城一说,《诗经·鲁颂》记载:“居常与许。”东汉古文经学大家郑玄注释曰:“常,或作尝,在薛之南。”从《中国历史地图集》上可查见春秋时期“常”的地理位置即今南常故城附近。由此可见,南常故城可视为春秋时期的常(尝)邑。从今地名上看,故城南、北部有南常、前后北常等村,似皆以此城位置而定。《续山东考古录》载:“建阳县城在(县)西微北四十五里,俗称‘建陵城’。”《地名大辞典》载:“建阳县,汉侯国,后汉省,故城在今峄县西。”与《中国历史地图集》所标建阳城位置相同。因此,此城应是西汉时期建阳县城所在地。
西周时期,区境内出现奚、常两个城邑。 奚邑在今区境北部的奚村一带,常邑在今南常、沙沟一带,二邑隶属于薛国。
大凡奚邑也不能够称城的原因,就在于此。由于薛国的太庙,奚仲庙早立于薛国城内,除了祭祀薛祖奚仲之外,还是颁布及其实施宗法制度、占卜、求巫的场所。奚公山上的奚公祠,或车服祠,作为墓前的祭祀祠,只有祭祀奚仲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