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著名诗人吕本中在《过定陶范蠡庙》中写到:“悠悠千载五湖心,古庙无人锁绿荫。为问功成肥遁后,不知何术累千金?”诗中范蠡庙即陶朱公亭,位于定陶县城西南十里。千百年来,“商业鼻祖”陶朱公范蠡一直受到当地百姓崇祀,拜谒者也大都是奔着他的“致富术”而来。
范蠡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他在越称范蠡,在齐称鸱夷子皮,在陶称朱公,一生有过三次大的迁徙,实现人生命运的三次重大转折,完成了从布衣到越国重臣再到巨商的人生巨变。司马迁在《史记》中称赞他:“范蠡三徙,成名于天下,非苟去而已,所止必成名。”“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古陶(定陶县境内)是范蠡三迁的归宿地,是为“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的商业大都会,特殊的经营环境成就了陶朱公经商事业,十九年间三致千金,“资累巨万”,富甲天下,“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
范蠡是一位既有理论建树又有实践经验的商业大家,一位罕见的商业全才。他所创立的商业理论被称作“陶朱术”、“陶公商学”,“陶朱公”的名字成为成功和财富的象征,“陶朱事业”则成为中国商业经营的代名词。他提出的许多著名商理,如“旱则资舟,水则资车”,“贱取如珠玉,贵出如粪土”等等,是高度理性智慧的结晶。集中体现陶朱公经商思想及实践经验的《陶朱公商训》,至今仍被当地商家视为经商宝典。由于他在中国传统商业文化中的巨大影响,后世商人很少称谓他的本名范蠡,而通常尊称他“陶朱公”。
在“陶朱事业”发祥地定陶,陶朱公的文化形象存活在当地百姓心中,受到世代百姓的崇拜。定陶民间对陶朱公的崇祀,扩大了陶朱公在中华文化中的影响,由此奠定了整个民族尊奉陶朱公范蠡为“财神”的民间信仰基础。“供奉财神”逐步演变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
“财神”是最受中国民间欢迎的民俗神,但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各地所供奉的财神也有所不同,又有文武之分。如武财神赵公明、关羽,文财神比干、陶朱公等。在所有被供奉的财神之中,赵公明只是一位神话人物,是小说《封神演义》的产物。关羽是忠义典范,他的忠诚和信义为商家所推崇,被商家奉为诚信楷模。比干是殷商重臣,因触怒纣王而被剜心,因其无心,故无私心,能公道处事,成为公平交易之神。其实在这几位财神中,只有陶朱公一位是理财聚财能手,其他几位几乎都与财富无关,所以只有陶朱公是当之无愧的“财神”。
陶朱公是民间供奉者最多的“财神”,定陶过去曾建有多座陶朱公庙,或称范蠡庙,香火都十分旺盛。定陶一带至今还流传一首民谣:
红兰寺,朱漆门,堂上坐着大财神。大财神,出凡尘,三聚三散越王臣。越王臣,富贵身,手里捧着聚宝盆。聚宝盆,天下闻,财源滚滚满乾坤。
这里说的红兰寺就是供奉陶朱公的一座庙宇,位于定陶县城南柳河北岸,至今旧址犹存。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