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春节

家乡区县: 枣庄市薛城区

家乡的春节是从正月初一的零点开始的。放完鞭炮后,老人净手摆供桌,焚纸上香,祭神祭祖,祝愿一年发福发财。五更时,喊起睡梦中的儿童,让他(她)一声不响的到院中搂住椿树,连念三句:“椿树王,椿树王,你长粗来我长长,你长粗了解木板,我长长了穿衣裳。”据说,这种方式祈祷长个子很灵验,但千万记住可别说错了,不然就白祈祷了。另外,民间还有五更天观天相,卜丰欠的习俗。即让孩子站在院子里,观看东方天空的颜色,如是白色,代表今年麦子丰收,如是红色,则代表高粱丰收,若是黑色则可能欠收。

相传“年”是远古时代的一种怪兽,每逢除夕夜,它便出来挨家挨户的残食人群。人们只得把肉食放在门外,然后把大门关上,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上,人们开门见了面,作揖道喜,互相祝贺未被“年”吃掉,于是拜年之风绵绵相传。在枣庄,春节这天,晚辈向长辈磕头拜年是一道风景。天一亮,同一家族的年轻人就结伴同行,相互到各自家中拜年,如果家族大,有时会组织几十人、上百人,拜年时前面的已进屋跪倒了,可后面的还没进院子,待全部跪倒后,院子中黑压压一片,一起行礼磕头,颇为壮观。同一辈分的男人和女人们,也会分别结队串门拜年,见到长辈后,男人们会行磕头礼,女人们一般问声好就行了,不必跪倒磕头。拜年后,长辈一般会给晚辈“压岁钱”和礼品、食物等,表示一下。同辈的在这一天见面都会作揖道声“过年好”,另一人则回应“见面发财”。

“过年吃饺子”是全国普遍的习俗,枣庄人也不例外。饺子的“饺”和“交”谐音,“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春节这天,枣庄人习惯于吃素馅的饺子,意思是一年素素净净,家庭和睦平安。在包饺子时,会包几个带麸皮、钱币的饺子,谁先吃到,表示其今后有“福”、有“财”。春节期间,枣庄人对吃食格外讲究,哪一天吃啥都有不成文的规定。如初一吃素馅的饺子,初二才吃荤馅的;初三中午净手焚香,祭神祭祖,全家团聚共饮,称为“圆年”;初四吃馒头;初五再吃饺子,谓之“捏嘴”,教导幼童不骂人、不妄语、尊长敬老,告诫青年少说多做、勤业为先,提醒中老年不吵嘴、不骂人;初六喝绿豆沫,煮菜为餐,尊古俗,敬火神;初八为谷日,吃豆腐,谐音“都熟”,祈祷丰年;初九为果日,吃鲤鱼,盼“剩余”,山乡果农尤为重视;初十包饺子吃;十五“小年”吃得丰盛;十六喝面条。

ZT4125(2014-12-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