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小的风俗

家乡区县: 枣庄市薛城区

腊八

枣庄有“进了腊月都是年”和“过了腊八都是年”一说,表达了人们对春节的企盼之情。腊八节是农历的十二月初八,这天早晨,家家要煮腊八粥。煮腊八粥也讲究一定的学问,将洗净的大米、豇豆、红枣、花生、莲子、栗子、菱米等放进锅里,要用文火慢慢熬制,得经过一定的时辰,腊八粥才能被熬得香喷可口。腊八粥熬好后,要施舍给乞丐,邻里间要互送,还要敬老天、抹到果树上,以祈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俗话说:“吃了腊八粥,就把年来数。”从这天起,人们开始筹备过年。

辞灶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这一天为祭灶日,民间的活动是送灶神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一年来的所作所为,这种仪式称为“送灶”、“辞灶”,更为通俗的说法就是“送灶老爷上天”。枣庄地区关于“辞灶”的时间略有不同,北部如滕州、山亭一带为二十三,南部一般遵循“官三民四”说法,在二十四“辞灶”。“辞灶”仪式一般傍晚在灶间举行,人们先往灶神的嘴上抹上糖,意思是叫他上天后不要乱说话,多替这家人美言几句。然后在灶前摆上供果和用秫秸芯扎的马,焚香燃炮,口中还念念有词,祈祷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最后揭下灶王爷的画像,连同秫秸芯扎的马一起焚烧,意寓灶王爷骑马升了天。相传“辞灶”后,百神上天,百无禁忌,天天大吉。

打春

立春俗称“打春”,这一天母亲要用彩色的布头缝制“打春公鸡”,订在孩子的右衣袖上,立春之前缝制的公鸡则称为“迎春鸡”,皆以鸡谐“吉”,象征孩子吉祥如意。有的还让“春公鸡”叼一串黄豆粒,孩子几岁叼几粒,以鸡吃豆隐喻孩子将来不再生天花、麻疹等疾病。

立春这天,农家将歇闲了一冬天的耕牛牵到地头,象征性地耙一下土地,俗称“打春试牛”,以示春耕春种即将开始。

ZT4125(2014-12-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