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我国南方十分流行。据史书记载,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由此可见,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赛龙舟的习俗虽然不是潮汕地区独有,但是在潮汕,赛龙舟却已经融入本地的元素,成为一项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民俗活动。
在潮汕,“赛龙舟”活动从每年入夏就开始了,一直延续到入秋才结束,至端午节这一天达到高潮,不过赛龙舟的竞技性不是很强,而是以娱乐为主。
每年的农历五月份便由乡村居委会或镇上组织,相继有龙舟下水,“赛龙舟”活动便正式拉开帷幕,一直持续到农历五月结束,恰逢乡里有神赛会。在潮汕,赛龙舟还有一个“实用”的功能,就是检修水利。每年龙舟下水可以视作赛龙舟活动的“彩排”,实际上是先检测河道是否淤塞,发现问题及时疏通、清理,确保沟渠河道畅通,以保证届时的赛龙舟活动的顺利进行。上面的两张图片就是我们镇前两年龙舟友谊赛的实况。
接下来,向大家介绍一下潮汕地区龙舟的种类:
潮汕地区都有游龙舟的习俗,但各地地方的龙舟形状也各有特殊,大体分为大真龙、小真龙、假龙、土船龙和国标龙,还有比较特别的游旱龙。而我们潮南区主要使用的龙舟为土船龙。
土船龙的规模20浆或32浆,外加鼓手、锣手、掌陀各1人,船身太浅容易积水陪一人泼水,共24人或36人。龙舟无陪有龙头神(龙头),以老爷金花、红绸、令旗和花篮(或香炉)代替。因是潮汕土木舟加长形,外地人戏称土舟龙。
龙舟前面一般会插着五色彩旗。五色彩旗分别青、红(赤)、白、黑、黄,五色彩旗来源于道教五帝龙王分别代表:“东方青帝青龙王,南方赤帝赤(红)龙王,西方白帝白龙王,北方黑帝黑龙王,中央黄帝黄龙王。
端午划龙舟作为一项民俗流传至今,现在不仅成为我们传承潮汕文化的一大亮点,在划龙舟的友谊赛中更增加了乡亲们的情谊,锻炼了身体,希望这项活动一直流传下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